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供僧(印順導師)

供僧,就是供眾。佛教的出家弟子,專心於自利利 他的法業,生活所需,是依在家眾的供施而來的。在印度,佛與出家弟子,每日去村落、城中乞食。布施飲食的,不能說是供僧,因為這是隨來乞求的而施與,不是 平等的施給多數人。如在家弟子,請多少(不定)眾去他家裏受供養,平等的供給每一位,那就是供僧了。在供僧中,「安居施」──七月十五日最隆 重。佛制:比丘、比丘尼,在夏三月(四月十五──七月十五日)中「雨安居」。這雖由於雨季,不適宜到處遊行,而三月中安居修行,也是好事,古人多有在安居 中成聖的。所以安居終了,俗稱「解夏」。那一天,附近的信眾都來供養,稱為「安居施」。除豐盛的飲食外,還有供養布疋(做新衣用)的,日常用品的,這是佛 教的大節日。佛法是 [P159] 平等的,但法在世間,也不能沒有限制。安居施只布施給在這裏安居的,人數是一定的。如有聽說這裏的安居施豐厚,他處的出家人臨時趕來,那安居施是沒有他這 一分的。出家眾三月安居,到這天,受比丘戒的年齡,長了一歲,所以比丘(及比丘尼)的年齡,古稱多少「夏」。中國佛教不重安居,與世俗的年節混合,所以變 成「僧臘」了。這一天,比丘、比丘尼都大了一歲,如父母見兒女長大一樣,所以稱為「佛歡喜日」。可是中國佛教,七月十五日與餓鬼相結合,成為超度鬼魂的佳 節。唉!佛法的演化,有些真是出人意外的!
  信眾(出家人也可以)到寺院裏「打齋」(西藏稱為「放茶」),平等供養,就是供僧。我受戒時,天童寺「打齋」的分供眾,如意齋,上堂齋,那是依供養金錢多少而分類的。現在台灣戒會,在上堂齋以上,又有××齋,××齋,而最高的是護法大齋。一般人總說佛教守舊,其實創新的也著實不少呢!
  七月十五日供僧,中國佛教早變質(度鬼)而忘記了。似乎菩提樹雜誌社,發起七月十五日供僧,由信徒發心集合,購買些日用品,選定對象,到時分別寄 [P160] 去,每人一分。雖不是安居施,而確是喚起供僧的先導者!台北蓮華佛學院,多年來也發起這樣的供僧。不到十年吧!中國佛教界,在七月十五日,有齋(比丘、比 丘尼)僧大會。元亨寺等,局限於南部縣市;台北方面,是全國(全省)性的,真可說盛況空前!四方僧到處遠來,見面,晤對,可以增進佛教僧團的和合(團 結),也許有些作用的。不過,全省(國)性的齋僧,地區未免太廣了。遙遠的乘車(有的可以搭飛機),遠地是要早一天動身的。為了參加一餐午齋(也許還有物 品),而要費二、三天時間,總覺得不償失。將來全國統一,如主辦齋僧大會,遠地的飛機往來,也要好幾天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