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香港佛教觀音院2016年共修日程



新春吉祥祈福點燈

香港佛教觀音院
丙申猴年新春吉祥燈
(開始接受報名)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法華、華嚴持驗記---晉釋慧遠

晉釋慧遠。姓賈氏。雁門人。聞沙門釋道安講般若經。豁然開悟。遂投簪受業。精思諷持。太元六年至廬山。止龍泉精舍。欲建蘭若。尚乏良材。感山神現夢。一夕大雷雨。天明。則木積如林矣。刺史桓伊驁其神異。乃為建剎曰東林。殿曰神運。師嘗謂諸教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遂與慧永慧持等。結社念佛。世號十八賢。又率眾至百二十三人。同修淨業。蓮漏六時。禪誦不輟。有慧義法師者。強正少可。嘗至山。值師講法華經。欲致難問。輒內悸流汗。出曰。此公言貌。真堪敬服。西土諸僧。咸稱漢有大乘開土。每東向致禮。師五十餘年。尅志西方。三覩聖相。默而不言。義熙十二年七月晦夕。於般若臺東龕。方從定起。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圓光之中。無量化佛。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說妙法。佛言: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佛馱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在佛側。前揖師曰。師志在先。何來之晚。師知時至。謂門人曰。吾始居此。三覩聖相。今復再見。當生淨土必矣。至期端坐入寂。時八月六日也。所著有廬山集十卷。

法華、華嚴持驗記---晉釋跋澄

  晉長安釋跋澄。年二十出家。根器魯鈍。誓誦法華。日記一行或半偈。如是勤苦至八十歲。方通一部。一日忽見朱衣神人持疏云。天帝奉迎大德。師曰。生來誦持。專祈極樂。忉利雖勝。非所願爾。神乃辭去。又一夕夢七寶大塔。身居第五層。望見七寶城階。無有涯際。有二金剛神。執杵而立。青衣數十。手執白拂。拂階道云。是西方寶城來迎。跋澄夢覺。即命以衣鉢營大眾齋。問曰。汝等此時見千佛否。眾云不見。又問覺非常香氣否。眾云咸聞。言已。向西寂然而化。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法華、華嚴持驗記---晉天竺比丘摩訶羅

  晉天竺比丘摩訶羅。讀摩訶衍。德行彌著。國王正信。常布髮掩泥。令蹈其上。或曰王。此人不多讀經。何大供養。王曰:我曾於夜半。欲見此比丘。即到其所。見彼在一窟中讀法華經。有金色光明人。乘白象王。合掌供養。我方近即不見。因問比丘。以我來故金色人滅耶。比丘云。此是徧吉菩薩。徧吉自言。若有人誦法華經。當乘白象來教導之。我讀是經。徧吉自來矣。徧吉即經中普賢菩薩也。我聞是已。禮足而退。是故我今勤當供養。

法華、華嚴持驗記---晉釋鳩摩羅什

  晉釋鳩摩羅什。華言童壽。天竺人也。七歲出家。日誦千偈。年十二。至沙勒國。說法之暇。專務方等。於是聲滿蔥左。龜茲王迎還國。請開方等經奧。師為推辨諸法皆空。無我分別。陰界假名。非實聽者莫不感悟。苻秦時。太史奏有星見外國分野。當有大智入輔中國。即遣使求之。之後秦弘始三年十二月。迎師至長安。止逍遙園。譯妙法蓮花經。義皆圓通。眾心愜伏。續出小品金剛般若等經。及諸論。凡三百餘卷。師雅好大乘。志存敷廣。將終語眾曰:願所宣譯。後世咸共弘通。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晉義熙五年。卒於長安。依外國法闍。維薪滅形化。惟舌不灰。

法華、華嚴持驗記---釋曇摩羅剎

  晉燉煌郡釋曇摩羅剎。華言法護。本姓支氏。八歲出家。誦經萬言。志弘大道。遍遊西域諸國。賷梵經還中夏。遂譯出賢劫正法華諸部。晉武末。隱居深山。山有清澗。恆取澡漱。後忽以穢觸而竭。師徘徊嘆曰:人以涼德。遂使清泉輟流乎。言訖。泉流滿澗。其幽誠所感如此。時稱燉煌菩薩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冶開禪師

冶開禪師  


冶開禪師 - 崇福寺 - 山西崇福寺。香港佛教觀音院
清末民初冶開禪師(1852~1922)
江蘇揚州人,俗姓許,法號清熔,字冶開。自幼體弱多病,十二歲奉親命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其後行腳四方,參訪杭州、普陀、天台等地名剎。同治十年 (1871)到常州天寧寺,參謁方丈定念和尚。定念門風峻肅、法席巍然,獨對冶開另眼看待。冶開禪師隨侍定念和尚左右,讀經參禪,定念和尚預言他將來必獲大成就。定念和尚圓寂之後,冶開禪師亦離開天寧寺,到鎮江金山寺潛修多年,後又至終南山結茅潛修。
光緒二十二年(1896),冶開禪師回天寧寺。天寧寺部分建築在咸豐、同治年間毀於兵燹,冶開禪師發願重修,以期恢復舊觀,於是四出募化,歷時十餘年,先 後重建天王殿、文殊殿、普賢殿、地藏殿及羅漢堂等,同時廣造僧舍、修繕全寺,使天寧寺殿宇嵯峨、僧舍連雲,名聲大噪,成為江南四大叢林之一。冶開禪師從天 寧寺退居後,又曾重修杭州靈隱寺大殿、上海玉佛寺念佛堂。在上海玉佛寺創設“居士念佛會”,接引滬上名流;後又創立“佛教慈悲會”,傾力於慈善賑濟事業。 民國七年(1918)華北發生旱災,冶開禪師以近七十高齡,親率慈悲會人員到北方放賑,災黎因之存活者無算。
民國元年(1912),在八指頭陀寄禪推動下,創立“中華佛教總會”;民國二年(1913)元月,寄禪以保護廟產事到北京,圓寂於法源寺,三月底“佛總” 開會,推舉冶開禪師為會長。民國九年(1920)春,冶開禪師在上海開壇傳戒,受戒弟子多達一千五百餘人,在佛門中是盛況空前之大事。同年中風病發,仍日 誦《華嚴》四卷為常課。民國十一年(1922)冬,誦《華嚴經》畢,於十月二十日入寂,世壽七十一,僧臘五十九。
冶開禪師一生熱心於佛教文化事業和社會救濟事業,三十八歲任常州天寧寺住持。主持天寧寺期間,在弟子應慈、惟寬、行實等人讚助下,創設“毗陵刻經處”(俗 稱天寧寺刻經處),數十年中,刻印大小乘經論七百七十餘部、二千四百六十多卷,對近代佛教文化的振興發揮過深遠的影響。
冶開禪師傳法弟子有月霞、應慈、惟寬、明鏡等,都是佛門龍象,如月霞在上海創辦“華嚴大學”,應慈在興福寺創辦“法界學院”,弟子遍及大江南北,對民國以 來僧教育發生很大影響。冶開禪師生平不事著述,常以語錄、書函開示弟子,僅有語錄散見各處,後由弟子惟寬等人輯成《冶開熔禪師語錄》三卷行世。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紅塵小語>>

道場好比垃圾站
美好醜陋四方來
光天化日它不臭
陰暗覆蓋穢惡薰
難為清潔管理員
半夜三更辛勞苦
這也好比修道場
會聚十方學佛人
你我生活本不同
言語思想各迥異
道場原名是空寂
放下自我為首要
體諒他人與我別
消除習氣同一心
相見合十阿彌陀
溫柔話語慈悲眼
耐心第一有商量
行動輕巧龍天喜
勤禮觀音滅重障
大悲門中布慈雲
莫道西方十萬億
清淨樂土由你造
釋迦文佛如是說
當來彌勒笑開顏

(坐花志果)

  清代,出生於浙江省吳興縣菱湖鎮的尚書,王文簡,祖先某翁,富有資財。王翁二十歲結婚,婚後十多年中,接連生了九個兒子。可是這九個兒子,都是呆頭呆腦, 沒有一個聰明的。俗語說:“癩頭兒子自己的好”,王氏夫婦對這九個蠢里蠢氣的寶貝兒子,都愛之猶如心肝!乾隆某年,發生大災荒,民眾餓死的很多,哀鴻遍 野。沒有餓死的人,也個個面現菜色。王翁變賣了家產,賑濟鄉民,救活了很多人,大家都 感恩王翁孜孜向善,是一位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原來王翁夫婦都是虔誠信仰觀世音菩薩的佛教徒,佛說「六度萬行,佈施第一」,王翁依教奉行,慷慨的傾財濟人, 毫無吝嗇。出於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過沒多久,王翁的長子,竟染了急病而死,不到幾年,九個兒子都相繼夭亡。王翁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曾以要有九個敗子來敗家。後來你變賣了家產,賑濟災民,救活了很多 人,陰德很大,所以這九個魔鬼離開,不久以後,將有善因緣降生到你家,你的前途大可樂觀。”王翁早上醒來,把昨晚的夢告訴太太,王太太聽了,很驚奇的說: “咦!我也做了同樣的夢。”從此王翁夫婦轉憂為喜,更兢兢為善,扶危傾盡家財,救活許 多災民,反而受到這種意外,是對於他學佛的信心是否堅定的一個極大考驗。但是,王翁夫婦畢竟都是極為虔誠的佛教徒,雖連年迭遭喪子之痛,可是他們對於觀世 音菩薩堅定的信念,絲毫沒有動搖,還是每日晨夕照例在大士像前,虔誠禮拜祝禱。有一天,作了一紙疏文,焚於大士像前,求哀懺悔。當夜,王翁夢見身穿白衣的 觀音大士,慈祥的對他說:“你以前所生的九個兒子,是九個魔鬼,因為你們的祖上有隱惡,所救困,拯孤濟寡,樂善不倦。不到一二年,王妻懷了孕,接連生了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都 很聰明,讀書過目不忘,學問都很好。他的後代王文簡公,中了狀元,官至尚書。


三歸五戒簡言

<<三歸五戒簡言>>---定西大師


  歸者,如客子之返家,不受流浪他鄉之苦。依者,如賴大力人之庇護,不遭強暴者之侵凌。顯宗論:歸依者救濟義,以歸依三寶,能息無邊生死苦輪,遠離大怖畏故,三寶常住,有無量功德,歸依者漸具功德,必獲福報。又蒙善神擁護,常得安樂,亦即返邪歸正破迷覺悟之義也。
  經載守一戒二戒,人身不失,三戒四戒福壽增長,五戒全守,功德無量。又守一戒有五位善神隨護,五戒全持,有二十五位善神護佑,其功德不可思議。再者不殺即是仁,不盜即是義,不婬即是禮,不妄語即是信,不飲酒即是智,此五常為作人之基本,況學佛法乎,所以五戒不可不守也。一切惡莫作,當奉行眾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在大慈悲父觀自在菩薩前作如是誓願

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

在南方海中的淨土普陀落迦。居住著妙好的菩薩。由於他的誓願與行為。他的名字與慈悲成為了同義詞。我唸著讚詩向往聖土。願風兒能把這詩帶到菩薩耳中。我用心投出無自性的善妙花朵。願這花兒能令菩薩更加妙好動人。我的心如小舟去向普陀落迦。那生死大海中唯有的繫舟處。我這思維願如和風。吹拂到菩薩身邊。使我的心聲為菩薩知曉。我唸誦密咒貢獻菩薩:嗡.嘛呢唄美虹。只願我的誓願與行為。生生世世中常與菩薩相應。誓願與行為良古師說:"這是去往普陀落迦的航舟"。我想著此話的真實。因此我努力保持與善心相應的誓願行為。我想念菩薩的淨土。願善良的人天護祐。願我前航之舟不為瞋怒之海濤拋翻沉沒。有著大偽誓願往普陀落迦。從天的國度。到人的國度。以至於到達死亡的國度。我這樣誓願:願我這善良的誓願。不要因違緣業力而退失。願我的行為不要如航舟偏離賢良的航道。或天的五欲享樂願我不執著。或死的來臨願我無恐怖。願我的心與菩薩的誓願如水乳交融而不可分。一國到一國的游行。一生又一生的輪迴。在菩提誓願未完以前。願一切言詞堅固。一切猶如金剛寶石般不動搖。一切愛我的。一切怨恨我的。一切與我並無關係的有情。我願他們安樂無苦。他們的喜悅將是我的喜悅。我願他們與我一起到達普陀落迦。見到菩薩的境界。在那裡享用成就的無比歡樂。

嗡。嘛呢唄美虹
嗡。嘛呢唄美虹
嗡。嘛呢唄美虹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在家人穿袈裟的果報】

【在家人穿袈裟的果報】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袈裟所代表的就是佛法的正傳。所以沒有受過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其是在家人沒有受過出家戒,不能隨便亂披袈裟。有一些 在趕經懺的在家眾,他穿著出家人的袈裟,既沒有佛陀的行儀,也沒有受過出家的戒律,他不能受十方的供養以及恭敬。祖師大德講:「在家人披著袈裟,是竊佛行 儀。」「竊」是竊盜。竊盜如來的威儀,因為你沒有持戒,也沒有發心要捨離世間種種的欲望。所以你披著如來的法衣,到外面去受人家的恭敬、頂禮、供養,這是 有很重罪過的。《地藏經》裡面講到,地獄裡有一層地獄叫做「鐵衣地獄」,鐵衣地獄除了破戒的出家眾,會去那裡受果報以外,還有這種冒充出家眾的在家人。你 冒充出家法師,罪過無量。在古代冒充欽差,是死罪;那你冒充出家人,這比死更恐怖。你不是死了以後就沒事了,死了以後要下到三惡道去。這一點大家要知道。
在家人能搭的,叫做「縵衣」也叫做 "禮懺衣 "是禮佛求懺悔的 。受過在家菩薩戒的可以搭縵衣,但不能搭出家人的五衣,有些人不太了解,就搭出家人的五衣。這不一樣的,「五衣」是屬於割截衣,割截衣是一片一片的,那是出家 人的象徵,出家師父穿的是 "福田衣 ",是釋姓具足戒的法師才能穿,而且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佈施佛法給眾生,才能接受供養的 。在家人是搭縵衣。這「縵」就是布縵的意思。因為,以前印度在家人的衣服是一塊很大的布,把身體包起來,並沒有裁切,所以稱為縵衣。出家人是撿人家淘汰的 布,把它裁切過,然後再一片一片接起來,稱為割截衣,又叫做衲衣,也就是俗稱的百衲衣。所以衲衣不是在家人可以搭的,即使受了菩薩戒也不能搭。有些同修不 懂,受了菩薩戒,以為能夠搭五衣,或是以為菩薩戒的這件衣服叫做袈裟,實際上不是,那叫縵衣。
對於這些衣服,不要看它只是一塊布,它有它代表的意義,你恭敬它,有功德。就像警察的制服一樣,警察的制服也是一塊布,但是它代表社會公權力的行使。佛教 出家人搭的袈裟,所代表的是佛法的正傳,包括出家人的缽、還有錫杖……等等,這些都是佛教形象的代表。所以,不是出家人就不能隨便搭衣,亂搭出家人的袈 裟,會有很重的罪報。
相反的,要是能夠恭敬、頂禮、能夠供養,在經典上有供養袈裟,供養缽、杖、法器的功德,那都是功德無量。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龍身上披了袈裟,金翅鳥不敢吃牠,甚至惡業眾生見到了袈裟,這些惡業都會消掉。

在家人確實不可以穿出家人的衣服,乃至五衣尚且不可,何況是二十五條衣。二十五條衣,一般稱為祖衣,是在非常重要的場合才穿,像講經或是做大型法會,才穿 搭二十五條衣;甚至只有主法和尚才可以穿,所以是非常慎重的。袈裟有它無比殊勝的功德以及利益,這功德利益就是從你的恭敬心當中求。供養三寶、恭敬三寶都 有福報、有功德,要是不恭敬,看它只是一塊布,隨意的輕蔑糟蹋、隨意的擺放,都有嚴重的果報。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

<<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

    宋西域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大林重閣。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時世尊默然自念。化緣將畢應捨壽行。卻後三月當般涅槃。爾時如來即於是處。便勅長老大目乾連。汝往遍告大千世界諸比丘眾一時令集。目連白佛。唯然奉教。一念之頃到須彌頂。宣大音聲普聞大千。即有四十百千比丘忽然來集大林重閣。是諸比丘既見世尊。頂禮佛足卻住一面。時舍利弗即生念言。我今亦應以神通刀。往至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僧所住之處。遍告一切行聲聞乘辟支佛乘學大乘者。皆當令集大林重閣。時舍利弗即以神力。往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僧所住之處。宣告一切行聲聞乘辟支佛乘米大乘者。今可皆集大林重閣。時諸大眾即如其言。到已稽首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汝等即時皆應來集。時不空見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不捨惡趣菩薩。斷一切憂惛菩薩。施一切菩薩。除一切礙菩薩。觀世音菩薩。香象菩薩。最高辯菩薩。彌勒菩薩摩訶薩等。同時俱來。到如來所。爾時世尊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汝今可往十方恆沙諸佛剎土。告眾菩薩摩訶薩等。其有已得無生法忍。及住不退諸餘菩薩。乃至位階一生補處諸大菩薩。咸使令集。
  時諸菩薩即承聖旨。遍至十方召諸菩薩。彼諸大土既聞宣告。皆稱善哉唯然敬諾。時九萬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等。皆悉已得無生法忍。復有三億百千那由他菩薩。住不退轉。又億百千諸大菩薩。各各皆是一生補處。如是一切諸菩薩等。以神通力於一念頃。皆悉來集大林重閣。爾時大眾見世尊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時舍利弗既見十方諸菩薩等皆悉來集。即生念言。我於今者。當請如來應正遍知問如是相。以我所問。為斷一切諸菩薩疑得深智辯。於恆沙佛所聞妙法。未曾一念而生廢忘。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諸菩薩等。皆應修是四淨妙行。何謂為四。一者眾生淨。二者法淨。三者辯淨。四者佛土淨。復令菩薩生四正念。何謂為四。正念於身。正念於口。正念於心。正念於生。復有四法漸得深入陀羅尼門。何等為四。一得無盡宣說善入陀羅尼門。二知眾生諸根巧便逮得入於陀羅尼門。三知有為業報巧便亦得入於陀羅尼門。四得甚深無生法急疾得善入陀羅尼門。
  時舍利弗如其所念。即白佛言。此諸菩薩欲修淨行。唯願世尊矜愍為說令得修行。爾時佛告舍利弗言。此諸行者發廣大心。若欲修行菩薩法者。又欲於法心無所著無取無捨。是諸行者應當受持誦念如是陀羅尼呪神妙章句:

阿禰。阿企摩企。三曼跢。目企育帝。尼陸帝。尼陸底斯鞞。嘻隸。劫臂。劫波伺娑隸。婆羅跋帝。嘻羅嘻利。嘻隸嘻犁隸。嘻羅嘻隸。遮帝遮槃禰。遮羅遮羅禰遏。恆帝阿蘭禰。涅未題。涅跋多禰。昵闍帝禰。呵毘摩隸。輸檀禰跛羅訖帝提。般禰婆婆毘婆跋禰。阿僧衹陀迷。毘富羅斯鞞。三迦釐沙禰。提隸提隸。摩呵提提隸耶。耆跋帝。遮隸阿遮隸。摩陀隸摩遮隸。致馱珊地頞帝。阿僧伽毘呵隸。阿僧伽尼。呵隸毘呵邏。毘摩隸膩。呵邏輸檀膩。致芩蘇寐。咃彌咃摩婆帝。摩呵斯鞞曼多斯鞞。毘富羅斯鞞。毘富羅刺彌。三曼多目企薩婆哆。羺竭帝。阿那眵豉。陀羅尼陀羅尼。尼陀那劬。低莎波訶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我向所說陀羅尼呪。此諸菩薩及以行者。皆當受持讀誦通利。而不應取有為無為。於一切法無染無著。亦勿誹謗心生厭離。亦不攝受勤求修習。若取有為無為諸法。當速遠離。不應執著。不見法合不見法散。不見法生不見法滅。亦不見法有去來。今不見法增不見法滅。不見十二因緣法起。不見十二因緣法滅。不宣說法非不宣說。菩薩常應正念。諸佛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非義非不義。非戒非不戒。非定非不定。非慧非不慧。非解脫非不解脫。非解脫知見非不解脫知道。非族姓非不族姓。非眷屬非不眷屬。非行非不行。非到非不到。非時非不時。非陰入界非不陰入界。非智非不智。非說法非不說法。非我淨非他淨。非眾生淨亦非不淨。非自義非他義。非法非律。非身口淨亦非意淨。又非過去來今行淨。不為自不為他。告舍利弗。如是說者此則名為菩薩念佛。皆悉攝入一切諸法。名為永到諸法等集微妙總持。又復名為第一義辯最勝無礙陀羅尼門。亦名滿足一切諸願陀羅尼門。又名必得菩提一分諸深三昧陀羅尼門。又名辯攝諸餘善根陀羅尼門。亦名法藏性相妙義真實之行陀羅尼門。復名有為方便超過降伏諸魔陀羅尼門。
  又舍利弗。此陀羅尼。名說無量法門。是諸行者皆當獲此甚深義利。疾得無上菩提之道。所以者何是陀羅尼。名為諸佛決定大乘一切功德甚深法藏。是處名破一切眾生生死之行無染法戒陀羅尼門。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無求於空法。不戲論菩提
隨順法界性。速得陀羅尼
勤聽習此經。無盡陀羅尼
於是得成就。一切智慧明
若欲求菩提。持此陀羅尼
以是行者得。修習總持故
即聞十方佛。廣說諸法界
既聞一切法。深解第一義
如彼日光耀。明解亦如是
以得修最勝。微妙陀羅尼
受持斯經故。常得覩諸佛
假使諸眾生。經於一劫中
欲得問難者。行者悉能斷
菩提辯如是。不可得窮盡
如此諸行者。即是法王子
已得近最勝。無上菩薩道
若樂聞此經。當近是法師
是諸佛世尊。不但念行者
亦愍諸眾生。如慈母愛子
此人行世間。持是陀羅尼
爾時即能見。一億諸世尊
若人億千劫。先世造眾罪
一月持此經。其罪悉除滅
一切諸世尊。皆當授其手
假使諸菩薩。億劫積功德
若能一月持。如此陀羅尼
所獲功德報。其福過於彼
三界諸眾生。設使皆為魔
無能沮壞此。持陀羅尼者
若行者憶念。最上陀羅尼
復能常誦持。乃至得菩提
說此陀羅尼。是名決定持
一切諸眾生。即當於是處
皆悉現前得。無上菩提道
聞是陀羅尼。燈明佛所說
即於俄頃間。得覩恆沙佛
若樂於諸佛。及知其所在
應修持是經。皆即隨其意
若欲得清淨。最妙佛剎土
光相甚明徹。聲聞眾具足
持此陀羅尼。一切皆當得
行者應精進。七日七夜中
思惟陀羅尼。覩八十億佛
不思於惡思。亦不思異思
專思如是經。疾得陀羅尼
譬如入大海。更不求他寶
得此陀羅尼。終不願樂餘
所以精此經。欲近深菩提
當得無上道。到於寂滅處

  佛告舍利弗。菩薩行者具足四法得陀羅尼。何謂為四。不著穢欲。於諸眾生不起嫉妒。施諸財物心無悔吝。晝夜常樂修習善法。又舍利弗。菩薩具足四法得陀羅尼。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棄彼污穢欲。及捨鄙魔行
如此欲因緣。即是地獄趣
於他親名利。不生嫉妒心
慈眼觀眾生。得大威妙形
眾生若諍訟。皆由此身起
是故應棄愛。必得陀羅尼
晝夜常求法。一心樂菩提
行者即能得。如此陀羅尼
常應現前修。如是等四法

  爾時如來告舍利弗。如此四法常應修學。又舍利弗。復有四法。行者具此得陀羅尼。何謂為四。一者常當精進修習阿蘭若行。二者於彼甚深法忍堪任奉持。三者不著利養名譽。四者棄於一切所愛染著之處悉皆能捨。乃至身命況餘財物。舍利弗。菩薩具足如此四法。得陀羅尼。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常修阿蘭若。住於不放逸
勤行深忍心。當如救頭然
斯行最殊勝。諸佛之所讃
不於他眷屬。名譽利養等
及以諸財物。而生貪愛心
少欲及知足。如鳥無儲積
既已得人身。常應修眾善
善哉得佛法。出家棄苦本
憍慢諸煩惱。悉已得清淨
應當勤恭敬。尊重佛法僧
貪利失念智。亦喪信戒法
去菩提甚遠。是故應棄貪

又舍利弗。行者復應成就四法得陀羅尼。何等為四。有八字義。云何為八。所渭。阿字是第一義。一切諸法入無我義。攞者相好。此相好者入於如來法身義。婆者嬰兒。嬰兒法者決定趣入聰慧之義。闍者生老病死之患。是生老等入無生滅。迦者作業。入無業報。陀者總持陀羅尼法。空無相願趣入法界。奢者舍摩他毘婆舍那舍摩他等入一切法。叉者諸法無住無盡。亦無破壞又無前後。如是諸法趣入涅槃。如是八字皆入此義。菩薩當隨而入之。是則名為初第一法。
  應善書寫精勤受持。如是總持陀羅尼典。是名行者入第二法。半月半月應讀誦念如是總持陀羅尼法。是名行者入第三法。行者常應專心思念如是總持陀羅尼法。令諸眾生皆悉歡喜。誘引其意務使精敏。是名行者入第四法。舍利弗。行者具足如是四法。得此陀羅尼。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書持陀羅尼。思惟八字者
若半月半月。專勤常讀誦
眾生於是處。修習恆繼念
親近於廣大。菩提甚深智
決定能現見。十方一切佛
是故於此法。應修勤學心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有四法利。常常專習。何謂為四。一者正念十方諸佛。二者究竟無諸魔事。三者是人速離業障。四者疾得無斷微妙甚深辯才。又舍利弗。如是四法。行者應當專勤修習此陀羅尼。必獲法利。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應正念諸佛。眾魔所不覺
悉得速遠離。一切諸業障
亦獲無量億。辯才陀羅尼

  佛告舍利弗。乃往宿世無量無邊阿僧衹劫。是時有佛號曰寶勝火聚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舍利弗。寶勝火聚光明如來般涅槃時。有轉輪王名曰星持。七寶具足領四天下。其王有子名不思議功德最勝。而是王子至年一千六百歲時寶勝火聚光明佛所。初得聞此陀羅尼法。即便解悟專精修習。經七萬歲晝夜不懈。未曾疲怠。目不暫閉。七萬歲獨靜一處。精勤經行。脅不著地。復於九億百千那由他諸如來所。聞說法已。皆悉受持讀誦通利。王子即便出家修道。經九萬歲受持成就如此無量陀羅尼門。時此比丘成就是已。廣為眾生宣示斯義。比丘王子即於此生。化八十億那由他百千眾生。皆悉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亦復證於不退轉地。
  又舍利弗。爾時眾中有長者子。名曰月幢。是長者子於彼比丘法師所。聞如此無量陀羅尼門。聞已即便隨喜頂受。月幢以此隨喜善根功德因緣。值九十億諸佛世尊。恭敬供養。得此最上陀羅尼法。於諸言論最為殊勝。又獲第一不斷辯才王子比丘。三劫供養是諸佛已得無上道。又舍利弗。勿生疑惑。爾時王子比丘法師。今無量壽如來是也。爾時月幢定光佛是。佛告舍利弗。我與賢劫諸菩薩等。俱共聞此陀羅尼法即生隨喜。以此善根功德因緣。經歷四十百千劫中。常勤背捨生死之法。於九十億諸如來所。得陀羅尼最為第一。言論超絕辯才殊勝。又舍利弗。是故行者若欲速得無上道者。當受持此陀羅尼法。若復不能受持書寫讀誦之者。但生隨意。所以者何緣此善根。令是行者必當獲得不退轉地至無上道。何況受持書寫讀誦。廣為他人敷演之者。所得功德唯除如來。一切眾生不能測量。何況思惟廣為人說。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得此陀羅尼。名為無量門
諸佛常護念。魔不得其便
業障眾塵勞。皆速獲清淨
聞此妙典已。隨喜即書寫
受持恆讀誦。廣為人演說
一切諸眾生。不測其功德
行者所生處。常得見諸佛
獲不思議信。善解深經義
是行者疾得。最上菩提道
三昧通無盡。陀羅尼亦然
形色恆具足。福報常相繼
見佛及聞法。無時而暫缺
未得菩提間。永保斯功德
我念宿世時。已聞此總持
見於恆沙佛。得無上菩提
譬如昔月幢。得成定光佛
過去功德勝。法師比丘者
今見無量光。阿彌陀佛是
我與賢劫中。無量諸菩薩
俱聞此經典。深心共隨喜
若樂速親近。無上菩提道
又樂疾降魔。復樂百福嚴
當勤心總持。得此不為難
若人以珍寶。滿恆沙世界
布施於一切。皆使得豐足
但能書此經。其福過於彼
是故應靜聽。一心初不亂
書寫與受持。及以善思惟
如此深妙典。斯為智菩薩
疾得於菩提。不足以為難

  又舍利弗。若有行者專心繼念此陀羅尼。有八夜叉住在雪山。晝夜擁護如是行者。除諸衰患。益其勢力。何者為八。一名首羅。二名緻栗馱。三名簸臘復多。四名那羅延婆邏。五名那隸因馱羅。六名突陀利沙。七名迦羅邏。八名修婆睺。
  告舍利弗。行者應當以好帛素。圖畫如此八鬼神像。以鮮綵色極令清淨。不得雜用眾生之膠。行者若欲讀誦此經。先應沐浴著淨衣服。專心祈請此八鬼神。為設種種香潔飲食。眾妙雜香散華華鬘。及淨油燈以供養之。行者復應綵畫於地。如圓輪座自在其上。右膝著地手執香爐。一心慈念無量眾生。七遍微誦陀羅尼呪。是八鬼神即現其身。
  欲界天中有菩薩。是八大士見此行者敬誦如此陀羅尼時。亦常護念益其勢力。何者為八。眾光菩薩。智光菩薩。日光菩薩。問難菩薩。一切願滿菩薩。大力菩薩。星王菩薩。妙意菩薩。是八菩薩及八鬼神。令此行者一心專修。得陀羅尼法利勢力。使諸眾生皆愛念之。一切所須隨意不乏。百由旬內無諸衰患。如是行者應當修陀羅尼。發真實願。憶念精勤。愛樂一切善法。分布施戒等心廣惠。隨彼多少無所憫惜。行者受持此陀羅尼。又應尊重佛及法僧。於三寶所恆生敬畏。一心專修甚深法忍。
  世尊說此陀羅尼時。三千恆河沙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等。悉得此陀羅尼門名說無量。又復證於不退轉地。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六十頻婆羅諸天人等。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今皆悉發無上道意。
  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名斯經。云何奉持。告舍利弗。此經名為無量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摧破一切眾魔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菩薩一分超意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一分得一切智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爾時世尊說此經已。舍利弗等諸大聲聞。菩薩人天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一切世間聞佛所說。歡喜踊躍。頂戴受持。作禮而退。

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聖教廣弘真言

<<月藏經>>所云之聖教廣弘真言:<<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六  月藏分第十二星宿攝受品第二十八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我昔行苦行,為諸眾生故,捨己自身樂,令法久熾燃。
我昔捨身命,為諸病人故,亦為貧眾生,令法久熾燃。
我昔為菩提,捨財及妻子,寶象馬車乘,令法久熾燃。
我昔供諸佛,緣覺及聲聞,父母諸師長,令法久熾燃。
為聞菩提故,無量阿僧祇,備受種種苦,令法久熾燃。
我修戒律儀,長夜常勤行,十方佛為證,令法久熾燃。
我昔常忍辱,忍諸惡眾生,為眾除煩惱,令法久熾燃。
我昔勤精進,堅固常伏他,度脫諸眾生,令法久熾燃。
我修禪解脫,無色三摩提,恆沙不可數,令法久熾燃。
我昔為般若,住在於閑林,演說無量論,令法久熾燃。
我昔常憐憫,捨己身血肉,及捨身支節,為增長法眼。
我憫惡眾生,以慈而成熟,安置於三乘,增長正法施。
我昔智方便,度脫諸惡見,安置於正慧,法雨令不絕。
我昔以四攝,救度諸眾生,滅惡煩惱火,令四眾久住。
我昔除外道,諸惡邪見網,安置於正路,四眾得供養。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崇福寺換上新衣

山西崇福寺的彩繪工程已告完工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佛說安宅陀羅尼咒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安宅陀羅尼咒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薩眾四萬人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釋提桓因四大天王。提頭賴吒天王。毘樓勒天王。毘樓博叉天王。毘沙門天王。將二十八部鬼師大將軍。如是等諸天八萬四千阿利多。將其子及眷屬悉來在會。
爾時去此佛世界。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眾花。佛號最勝燈王如來應供等正覺。今現在說法。遣二菩薩。一名大光二名無量光。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等持此陀羅尼呪。至娑婆世界與釋迦牟尼佛。此呪多所饒益。能令眾生長夜安隱。獲大善利色力名譽。即說呪曰:

多跌他。波羅殊隸。殊隸。殊隸隸沙摩提摩訶娑摩提。娑慢帝。
摩訶娑慢帝。娑隸娑羅隸。莎訶

時 二菩薩從佛。受持陀羅尼呪。譬如壯夫屈申臂項。眾花國沒到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獨精舍。時二菩薩前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去此世界過十萬 億佛土。有世界名眾花。佛號最勝燈王如來應供等正覺。今現在說法。遣我等來問訊世尊。少病少惱氣力安不。諸弟子等。不為若魔若天若鬼若羅刹若部多若鳩槃茶 若富單那若毘舍遮若餓鬼若阿修羅若迦樓羅若干人鬼。若乾陀鬼疫病鬼。若使人狂鬼。若亂人心鬼。若方道鬼。若起尸鬼。若一日發病鬼。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 七日發病鬼。若常發病鬼。如是等諸橫之所惱者。最勝燈王如來遣陀羅尼呪。來與世尊。亦欲令此娑婆世界眾生長夜安隱。獲大善利色力名譽。說呪如上。
爾時佛告阿難。汝當受持讀誦通利。為他解說書寫供養此陀羅尼呪。所以者何。佛出世難。持是呪亦復甚難。阿難。若有受持讀誦通利。得大福利。

佛說摩尼羅亶經



迴向:
願我們弟子某某及諸家眷。幸得三寶加被。值宿世福業。得吉祥住宅。願從今日後。我及家眷。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少病少惱、和睦長久。鄰里相親、善緣重逢。願三寶不捨。證明攝受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2015年佛歡日香港區供僧

2015年佛歡喜日香港區供僧,一連三天己圓滿結束,共供養五百位僧眾。感謝各位居士及義工菩薩發心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