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佛門聖號的意義

佛之所以會賜給弟子法號,在於寄望著、期盼著弟子能夠具足所賜法號的聖德與聖行。

正如金剛經上的"須菩提"。其意義在於啟示展閱經書之人,有需要悟證真理,了達正覺之人,

將"須菩提"作為修持的目標。因此,平時只要念誦佛與菩薩的聖號,切勿疏忽,空口徒誦。

須明瞭這聖號的真義,並力行其真實的德行,身心合一,才能與佛菩薩契應,行持達到無二無別。

須知,

所有佛菩薩的聖號,都是在反映眾生內性本具的光明,依持聖號之德行持,以得到安寧之淨樂。

想得到聖號之德,必以確實歷煉的功德作為根基。若是毫無歷煉的功德與淨樂作為本體,

只是空掛佛菩薩聖號,供人稱名讚嘆,即使被眾人恭稱為佛,也不能安心啊!

反之,就算不被稱頌為佛、菩薩,僅僅直呼其名。然,確具真功實德,此人照樣可以安心自如。

可是,往往為了示導鼓勵,啟迪後進,助其實際行持佛功佛德,則必得顯揚佛菩薩的聖德,

推介其聖號,以作為行者,修正言行的指南與圭臬。

事實上,對實修實證的行者而言,不管俗家稱號或法號,並無差別。

譬如

1。 "清淨照明菩薩"此一聖號,實乃諭示 → 身心清淨,普照眾生之德。

2。 "大日金剛舍利佛"的聖號,義指 → 大慧不變,自在慈悲,喜捨無礙,如大日無私之如來,

具真實的智慧,以捨離塵俗的利益,而得無上的寧靜。是此聖號的理趣。

3。 再以"上師"為例,被尊為上師之首要者,

必具足歷代傳承之師的智慧、功德,而此智慧功德的傳續,由古至今未曾間斷,

是"上師"這名號的第一個意義。也就是「由上承下」之師。

再者,尊之為"上師",更是為了尊崇歷代師承之恩,亙古不滅。亦即,不忘歷代師承、師尊,

「上施下化」,「再造德慧」之無量大恩大慧。

所以,上師這稱號指的是,其人有歷代的傳承,並具感恩傳承之敬心。

若無歷代祖師之傳授與慈悲,哪有如今之恩師!因念念不忘歷代傳承之祖師,而稱"上師"。

4。 若被稱為"仁波切"→ 義指"寶"。

也就是祂所發出的語言、音聲,所做所為都是大德、勝行。

能令眾生獲得大利益,欣生喜悅,故而稱為"寶"。反之,若是口之音聲,身行造作,

皆令人苦惱、悲慟萬分,則該被稱做"禍"。

5。 本師釋迦牟尼佛,若無"能仁寂滅"之聖德,普照一切眾生之身心,教導一切眾生,

又怎能稱作"釋迦牟尼"呢?

6。 如"彌勒"聖號的義諦,指的是"無能勝"。這是表喻其人法界體性無比的功德。

"無能勝"是譬喻法,指的是,其人功德無能比擬,無能超越,無能勝過。

因具此聖德,而稱作"無能勝"。

7。 至於"阿彌陀佛""無量光"指的,正是人人本來具足的無量光明智慧而言。

8。 "觀世音佛",也是用以比喻,能觀的一切,不惑於一切的光明慈悲功德。

9。 "普賢菩薩",則用以比喻,其功德能圓滿一切。

十方廣遍,廣度眾生,無一不圓融,無一不完美完善。

10。 "華嚴經",這"華嚴"二字的義諦,在明示 → 能夠修達"一真勝妙的法界性"。

唯有能夠契入諸佛之性海,明知諸佛之功德,相應諸佛之功德,才能達此""一真之勝妙法界"。

所以,

能夠讓人聞其聲,睹其行,即得到快樂、開心,進而明理、實行,而後凝成善果的成就者,

都是具足佛功德之故。因此,行者一稱聖佛名號,宜藉此名號之義諦,返觀自己內心。

是否真修實行聖佛之德。而非徒然空唸聖號?毫無法益可得!

依此可知,實心行出聖德,方是真誦聖號,進而深入清淨的萬德莊嚴,自利利他的善行,臻於吉祥如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