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為大眾服務時不動怒

玅境長老:為大眾服務時不動怒
玅境長老問答

問︰如不能做得好,是否還是不動怒處事?
答︰是的,不動怒處事最好,不怒。這個事情雖然是很難辦,但是心不怒,還是用和平的心情來對待人、對待事,這樣好,不起心動念,不動瞋心、不動貪心。
但這件事不是容易。我們靜坐的功夫不是那麼好,不是那麼好的時候,貪的因緣來就貪,瞋的因緣來就瞋,你想要不貪不瞋,不容易做得到。就算是自己煩惱不是那 麼多,願意為大眾服務,可是大眾事難辦,還是忍不住;忍不住就要退,「我不做了,我不為大眾服務了,我何必來這兒受這個苦呢?我回到小廟上很舒服嘛!」那 你這樣做呢,這個功德沒有做成。所以在這方面來想,我們應該多方面地想,就是:我是大眾之一,那個人發心為大眾做事,我盡量地不觸惱這個發心做事的人,不 要觸惱他。他為大眾做事很辛苦了,我因為我個人的需求去觸惱他,是不對的。我坐在那裡,我不須要那麼辛苦,我就是享受現成的,很好嘛。但是他不,他不願 意,他要去為大眾服務,他去付出那麼多的辛苦,我們要感謝他,要恭敬他,要感恩他了;還因為我個人的事來觸惱他,這是不合道理。
所以,應該個人有什麼問題……,你這上面說,「如何不以起心動念的心、或瞋貪等心對待人事?」這句話裡頭可能有什麼事吧?所以我們大家為了學習佛法、學習 戒定慧,菩提道上能順利地前進,為了這件事的成就,個人的事情盡量地不觸惱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非要這樣做的時候,你的態度要好一點、溫和一點,要 想到這裡。假設我是為大眾服務的,別的人來這樣觸惱我,我怎麼樣?你想一想。所以,這件事應該互相體諒一點。
佛在世的時候,陀羅驃比丘他在沒得聖道的時候,他就看為大眾僧做事的人少,他心裡想:「我將來得道以後,我得阿羅漢果以後,我為大眾服務。」就發了這麼一 個願;嘴沒說,只是心裡這麼想而已。等到他最後得到阿羅漢果了,但是他以前的這個願他還沒有憶念起來,佛就說了:「你以前不是發心要為大眾僧服務嗎?你現 在是得阿羅漢了,你應該為大眾服務。」佛真是不得了,你一動念他就知道。你沒有發動,佛來發動你為大眾服務。這可見,得初果的時候,佛也不說:「你為大眾 服務」;二果、三果到四果的時候,佛這時候說:「為大眾服務。」
但是現在不可能有這種事情,誰得初果了?都很難知道。所以,我們在凡夫的時候為大眾服務,在佛法來說,是不標準的,不夠標準。那麼,要夠標準,誰是阿羅漢 為大眾服務呢?在以前的故事、古人的故事上,文殊菩薩來燒火。傳戒法會的時候,文殊菩薩到廚房來燒火。這可見,為大眾服務的人不簡單。也可能還有這種事, 在大寮裡燒飯、燒菜的人是文殊菩薩來的。你若這樣想,你敢觸惱他嗎?所以,這個事情,不過我們不能這麼說,就是我們是凡夫,但是肯為大眾服務,我們就盡量 地尊重、盡量地合作就好了,不要要求太高。但是我們現代的人,也有一些古人沒有的知識,有現代的知識;現代的知識,似乎也應該尊重這件事。我們應該想一 想,就是採取中庸之道,大家商議、處理這件事,把它處理得好好的,也就好了。
「如不能做得好,是否還是不動怒處事?」對,不動怒處事。似乎有的人,他沒有靜坐的功夫,他也能不動怒,也有這種人。但是若常常靜坐、修四念處,來調伏自 己的煩惱,應該是容易一點,也不動怒,又能夠不退為大眾服務的好心。能夠不退,就是沒有動怒;若動怒,也可能就容易退了。所以,為大眾服務的心不要退。所 以,從這方面來說,積極地要用功,積極地靜坐來調伏自己的煩惱,增長自己為大眾服務的這種慈悲的精神。自己為大眾服務,這種難得的機會,自己也可以發心做 也是好,當然這種事要看因緣。
「一切菩薩凡聖戒,以心為體」,一切法都以心為體。佛法中有調心的法門,我們為大眾服務也好、不為大眾服務也好,大家都學習四念處調心,這樣子這件事情就圓滿了。如果自己不調心,放縱自己的貪瞋癡去責備別人,這是不合道理。那就是有一點不及格了。
所以,你提出這個問題,我希望我們各位同學常能夠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有不足的地方,趕快努力地調,努力地用四念處來調自己。我的身口意不及格,是我個人的事;但是因為我的不及格,我放縱了,我去擾亂別人,這是有罪過的!所以,要注意這件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