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開禪師
清末民初冶開禪師(1852~1922)
江蘇揚州人,俗姓許,法號清熔,字冶開。自幼體弱多病,十二歲奉親命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其後行腳四方,參訪杭州、普陀、天台等地名剎。同治十年 (1871)到常州天寧寺,參謁方丈定念和尚。定念門風峻肅、法席巍然,獨對冶開另眼看待。冶開禪師隨侍定念和尚左右,讀經參禪,定念和尚預言他將來必獲大成就。定念和尚圓寂之後,冶開禪師亦離開天寧寺,到鎮江金山寺潛修多年,後又至終南山結茅潛修。
光緒二十二年(1896),冶開禪師回天寧寺。天寧寺部分建築在咸豐、同治年間毀於兵燹,冶開禪師發願重修,以期恢復舊觀,於是四出募化,歷時十餘年,先
後重建天王殿、文殊殿、普賢殿、地藏殿及羅漢堂等,同時廣造僧舍、修繕全寺,使天寧寺殿宇嵯峨、僧舍連雲,名聲大噪,成為江南四大叢林之一。冶開禪師從天
寧寺退居後,又曾重修杭州靈隱寺大殿、上海玉佛寺念佛堂。在上海玉佛寺創設“居士念佛會”,接引滬上名流;後又創立“佛教慈悲會”,傾力於慈善賑濟事業。
民國七年(1918)華北發生旱災,冶開禪師以近七十高齡,親率慈悲會人員到北方放賑,災黎因之存活者無算。
民國元年(1912),在八指頭陀寄禪推動下,創立“中華佛教總會”;民國二年(1913)元月,寄禪以保護廟產事到北京,圓寂於法源寺,三月底“佛總” 開會,推舉冶開禪師為會長。民國九年(1920)春,冶開禪師在上海開壇傳戒,受戒弟子多達一千五百餘人,在佛門中是盛況空前之大事。同年中風病發,仍日 誦《華嚴》四卷為常課。民國十一年(1922)冬,誦《華嚴經》畢,於十月二十日入寂,世壽七十一,僧臘五十九。
冶開禪師一生熱心於佛教文化事業和社會救濟事業,三十八歲任常州天寧寺住持。主持天寧寺期間,在弟子應慈、惟寬、行實等人讚助下,創設“毗陵刻經處”(俗 稱天寧寺刻經處),數十年中,刻印大小乘經論七百七十餘部、二千四百六十多卷,對近代佛教文化的振興發揮過深遠的影響。
冶開禪師傳法弟子有月霞、應慈、惟寬、明鏡等,都是佛門龍象,如月霞在上海創辦“華嚴大學”,應慈在興福寺創辦“法界學院”,弟子遍及大江南北,對民國以 來僧教育發生很大影響。冶開禪師生平不事著述,常以語錄、書函開示弟子,僅有語錄散見各處,後由弟子惟寬等人輯成《冶開熔禪師語錄》三卷行世。
民國元年(1912),在八指頭陀寄禪推動下,創立“中華佛教總會”;民國二年(1913)元月,寄禪以保護廟產事到北京,圓寂於法源寺,三月底“佛總” 開會,推舉冶開禪師為會長。民國九年(1920)春,冶開禪師在上海開壇傳戒,受戒弟子多達一千五百餘人,在佛門中是盛況空前之大事。同年中風病發,仍日 誦《華嚴》四卷為常課。民國十一年(1922)冬,誦《華嚴經》畢,於十月二十日入寂,世壽七十一,僧臘五十九。
冶開禪師一生熱心於佛教文化事業和社會救濟事業,三十八歲任常州天寧寺住持。主持天寧寺期間,在弟子應慈、惟寬、行實等人讚助下,創設“毗陵刻經處”(俗 稱天寧寺刻經處),數十年中,刻印大小乘經論七百七十餘部、二千四百六十多卷,對近代佛教文化的振興發揮過深遠的影響。
冶開禪師傳法弟子有月霞、應慈、惟寬、明鏡等,都是佛門龍象,如月霞在上海創辦“華嚴大學”,應慈在興福寺創辦“法界學院”,弟子遍及大江南北,對民國以 來僧教育發生很大影響。冶開禪師生平不事著述,常以語錄、書函開示弟子,僅有語錄散見各處,後由弟子惟寬等人輯成《冶開熔禪師語錄》三卷行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