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永彬著 編譯 蕭克強
<<圍爐夜話>>是中國人修身養性必讀的三本書之一,另二本<<小窗幽記>> 及<<菜根譚>>。這三本是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精華之作。它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還可以讓我們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
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余識字農人也。歲晚務閑,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心有所得,輒述諸口,命兒輩繕寫存之,題曰圍爐夜話。但其中皆隨得隨錄,語無論次且意淺辭蕪,多非信心之論,特以課家人消永夜耳,不足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則幸甚。
咸豐甲寅二月既望 王永彬書於橋西館之一經堂
教於幼正大光明
檢於心憂勤惕厲 1.教導子孫後代要從幼年時開始,以便培養他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正直寬大、光明磊落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作自我的內心反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自我砥礪的修養工夫。
學朋友之長
行聖賢之言
2.與朋友交流往來,一定要注意觀察朋友的優點與長處,並認真領會,加以借鑒學習,我們才會有所收益;對於古代聖賢之土的言行,我們且不可敷衍了事,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得以遵循執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味到書中的教誨。
儉可濟貧
勤能補拙
3.貧窮到無路可走的時候,只要力求節儉,便可以渡過難關;自己愚笨並不可怕,只要付出更多的勤奮與努力,還是能夠跟上強者的。
說平常話
做本分人
4.平實穩的話語,是既沒有吸引力也不令人感到驚奇的言語了,所以喜歡聽這樣話的人很少;知足常樂、安分守己的人,沒有不切實際的奢求,所以他們活得很快樂,但可惜這樣的人在我們生活中卻並不多見。
處事為人想
讀書須己功
5.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替別人著想,而不是只顧自己的利益;讀書的時候必須自己用功,因為學知識別人是不能代替的。
信是立身之本
恕乃接物之要
6.誠信是我們處世立身的根本,如果一個人失去誠信,他就會孤立無援,所以我們不可丟棄;寬恕是我們接人待物必不可少的一條原則,如果一個人沒有容人之量,他就會變得心胸狹窄,自私自利,所以我們應該終生奉行。
說話能殺生
積財可喪命
7.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說會道,但戰國時期的蘇秦就是因為自己口才太好,才招來殺身之禍;人人都願意自己擁有更多的錢財,可是晉代的石崇卻由於積財太多,而失去了性命。
嚴以平躁
敬可化邪
8.教育自己的孩子應當嚴格,因為嚴格的態度可以平息他們浮動的躁氣,使他們能夠安心學習;對待邪惡陰險的小人,我們可以採取尊重的心態,因為尊敬的態度可以感化他們邪惡的內心。
善謀生者不必富家
善處事者不必利己
9.善於謀求生活的人,能夠使家中年紀大小,家𥚃家外的成員,都能夠勤奮地完成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使家道富貴,但卻能在安穩中成長。善於處理事的人,只是就事惰如何完成,依據可不可以去做而作判斷,後制定辦理的規則與程序,所以不會只從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去考慮。
貪名利禍至
耐困窮甘來
10.得到不該得的名聲和利益,福分終究會成為禍患的源頭;最難以忍耐的貧窮與厄運堅持過去之後,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幸福的甘甜了。人資質的高低取決於他是否忠實誠信,而不是善於玩弄手段;人學問的深淺取決於他高尚的道德與品行,而不僅僅靠文章的優美。
君子力挽江河
名土光爭日月
11.社會之風日漸追求奢侈浮華,看起來絲毫沒有改善的跡象,怎樣才能出現 一些樸實無華的君子,去改變這江河日下的局面呢?世人清廉知恥之心也快要淪喪殆盡了,何時才能出現些講明禮節氣的大人物,去喚醒人們的廉恥之心,與日月爭輝呢?
心正神明見
耐苦安樂多
12.心統治著人的五官和全身,是身體的主宰,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才不至於出現差錯。人的面部是由眉、眼、鼻、口等部分組成的,若把兩看作草頭,兩眼看成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是個口,所以看起來很像一個"苦"字,因此便知道了終生沒有安逸的時候。
人心滄桑
天道好還
13.伍子胥為了報父兄之仇,最後終於攻破楚國之都郢而鞭打仇人尸骸;申包胥則發誓救楚國於危難之中,而在秦國的幫助下使楚國沒有滅亡,由此可見,只要決心去做事情,就一定能夠辦到。在秦始皇滅東周的那一年,劉邦出生了;在梁武帝滅南齊的那一年,侯景前來投降了,可見確實存在著循環往復的天理報應呀。
有才如渾金璞玉
為學似行雲流水
14.有才能的人必定勤於修養,但又不露鋒芒,就如同末經琢磨的金玉一般,開始奪人耳目,但時間長了才會顯露其光彩。做學問一定不能時斷時續,而是要像行雲和流水那樣,永不停息地前進。
積善遺後福
積財資後禍
14.凡做好事積善的人家,必然遺留給子孫許多的恩澤;而行惡事積不善的人家,則留給子孫的只能是災禍。所以我們要多做好事,為子孫後代造福,這才是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聖賢之土有許多的金錢,但這很容易使他們貪圖享受而不求上進;愚笨的人擁有很多錢財,但這可能會給他們增加過失。所以說將金錢留給子孫是有很大害處的。
教子嚴成德
勿以財累己
15.那些平常對待子孫而分嚴格的人,才容易使子孫養成良好的品德;對待子孫遷息姑就的,子孫大多道德行為敗壞,這絕對是與父母的教育分不開的。一些後輩原本聰明,卻忽然做了品德低下的事;一些天資原本患笨的後人,後來反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都是父兄教導培養的緣故呀!人的品格不清高,是因為無法看透一個"利"字;學問總是沒有長進,是因為懶惰而不勤奮導致的。能以道德感化他人,而且又身居高位有權威的,那麼感化他人就更容易了;錢財多了會拖累自己,如果又處在比較混亂的社會時代中,則錢財的拖累就更嚴重了。
讀書不論資性高低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16.讀書不論天賦資質的高低,只要能夠勤奮學習,遇有難題肯於請教,任何事情都愛問個為什麼,總有一天能夠明白書中的道理。在社會上立足,就不要害怕自己出身低微,只要為人忠厚老實,做事穩重踏實,一絲不苟,便會成為鄉鄰們所敬仰的榜樣。
17.
惡鄉願
棄鄙夫
孔子為什麼厭惡"鄉願"呢?就是因為他們表裡不一,表面看來忠厚廉潔,虛偽矯飾,而內心卻險惡;孔子為什麼厭棄"鄙夫"呢?就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大體出發,只是為個人利益斤斤計較,這是不知人生內涵的俗物呀!
18.
精明得意短
樸實福澤長
凡事斤斤計較,不肯吃虧的人,自以為佔了便宜,其實敗壞了祖宗門風的往往是這種人。誠實樸素,為人厚道的人,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之處,其實能夠培養子孫淳厚品質,使家門殷興不衰的又往往是他們。
19.
明辨是非
不忘廉恥
心中能夠辨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處理事情就能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人不忘廉恥之心,為人處世就不會做出品行低下的事。
20.
明辨忠孝
識破奸惡
有一種忠義被人視為愚忠,有一種孝行被人視為愚孝。由此可知,忠與孝這兩種品質,那些精明的人是做不來的。有些仁愛和道義在事實上也是些假仁假義。由此可知,常人所說的仁義之土中,也不見得沒有陰險狡詐的小人。
21.
權勢如煙雲過眼
奸邪終煙消雲散
玩弄權術的人,即使對至親至愛的人也會依權勢作威作福的,哪裡知道權勢不能長久的,就像煙消雲散一般容易。奸邪的人,即使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裡,也會惹是生非的,又哪裡知道有鬼神保佑,邪惡的行徑終究要失敗的。
22.
富貴可拋
忠孝不忘
自身顯達富貴了,並不將它放在心上去加以炫耀;別人富貴了,也不將它放在眼裡而生嫉妒之意,這是多麼寬厚的胸襟啊!古代的人講究忠孝兩字,並將其常掛心頭,不敢忘記盡忠盡孝;現在有不少人對忠孝行為贊不絕口,時加提但,這又是多麼高的氣量啊!
23.
物命可惜
人心可回
作為君王,雖然不命令人去放生,但也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濫殺生命,由此可見生命是值得愛惜的;作為聖賢,他們也從來不曾要求別人不犯錯誤,而是以各種方式引導人們改正錯誤,這樣才能使人們由惡轉善、改邪歸正。
24.
是非處事
平正立言
有志之人處理事情,只問做得對還是錯,並不管這樣做對自己是禍是福;讀書人著書立作,重要的是力求公平正直,如果能進一步精當詳盡,那就更為可貴了。
25.
靜而止鬧
淡而消窘蠻
橫不講理的潑婦,除了啼哭叫罵之外,也就沒有別的什麼手段了,只要我們鎮定自若,不去理會,便會自知沒趣而終止。對於那些搬弄是非、挑拔離間的小人,雖然有時讓我們十分窘迫,但如果能淡然處之,置閑言碎語於不顧,那些空穴來風的誹謗自會消失。
26.
無科名之心
有濟世之才
存有追求功名利祿之心的人,不一定能體會到琴棋書畫的樂趣;講求生命學問的人,卻不能沒有經世濟民的才學。
27.
救人坑坎中
脫身牢籠外
肯盡心盡力救助陷於苦難中的人,便如同活菩薩在世;能不受世俗人性的束縛,超然於俗務之外的人,便可以稱之為傑出的人。
28.
待人要平和
講話勿刻薄
脾氣性情怪僻、執拗的人,多數是短命之人;言語尖酸刻薄的人,最終是沒有什麼福份的。
29.
志當高存
心勿遠求
志向應當高遠,志向不高遠,就容易被社會的不良習氣所影響,從而與庸俗低級混為一體而沒有什麼作為;心氣不能夠太盛,如果不從實際出發而好高騖遠的話,也很難達到自己希望的成功。
30.
貧賤不移志
富貴濟世人
貧窮和地位低下不是什麼恥辱的事,但因為貧窮和地位的低下去向人諂媚奉承,以求得他人的施捨,這樣就真的很可恥了;擁有財富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但有了財富能夠去幫助他人,就是件很光榮的事了。講求經世治國之道,應該能落到實處;真正有學問,也絕不會故弄玄虛。
31.
即物窮理
顧名思義
古代的人把父子比喻為喬木和梓木,把兄弟比喻為花與萼,把朋友比喻為芝蘭和香草,因此,講求人倫關係的人,由於天地萬物之理推及世間人倫之理。現在的人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荐入太學的人為明經,稱舉人為孝廉,因此讀書人可以從這些名稱中,明白自己應有的內涵。
32.
以身作則
平心靜氣
長輩們有好的德行,晚輩們也許想學習,但卻學不像;但要是長輩們有不好的行為,晚輩們倒是一學就會,沒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長輩教育晚輩,一定要先使自己的品行端正,為他們做好榜樣,不能只說空話而不以身作則。
有道德的正人君子稍有差錯,小人就會因嫉妒而以此作為攻擊的把柄;但即使有德之人不犯錯,小人由於嫉妒之心也是不能容忍的。由此可見,君子與小人相處,一定要平心靜氣,不能夠有任何急切的言行。
33.
守身思父母
創業慮子孫
一個人謹守自己的行為,而不胡作非為,就是怕自己的不良行為會使父母蒙羞;開創事業之時,也一定要深思熟慮,權衡得失,以免危害到我們的子孫後代。
34.
待人公平
習業細心
不論選擇什麼樣的做人方式或是做哪一種人,都不可以有趨炎附勢、追逐名利的習氣;無論我們選擇什麼樣的事業,同樣也不能夠有粗浮輕率的心思。
35.
不妄自尊大
要奮發圖強
對自己的能力和內涵的虛實有了清醒的認識,就不敢妄自尊大,虛浮驕傲了;想到貪圖享受、虛度年華的可悲下場,就會奮發圖強地做事了。
36.
東山可再起
江心補漏遲
平常的人如果突然遭受了災難或禍患的打擊,是可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的,因為挫折提醒和激勵自己不要喪失信心。但是,如果一個團體失去了鬥志,意志消沉下去,就很難再有重新振作起來的可能了,因為墨守成規的習性已經養成,是很難改變了。
37.
壽有窮期
學無止境
天地萬物,無窮無盡,但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時間過一天,生命就會減少一天;人的榮華富貴命中都有定數,但學問卻並非如此,只要多下一點工夫,就會多一分收獲。
38.
做事問心無愧
創業量力而行
處理事情,並沒有判斷好壞的統一標準,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可以了;創立事業,是大是小也沒有一定的依據,只要自己量力而行就可以了。
39.
氣性平和
語言少飾
一個人如果不能心平氣和地待人處事,那麼他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建立事業,都不會有什麼值得別人效仿的地方;如果一個人言語故意矯揉造作,虛偽不實的話,那麼這個人的品德與心性都是值得懷疑的。
40.
守拙可取
交友宜謹
聰明用錯了地方,還不如笨拙一輩子;隨便結交朋友,倒不如整天閉門讀書。
41.
放眼讀書
立根做人
讀書須放開眼界、胸懷寬廣;做人要站穩立場,把握原則。
42.
持身貴嚴
處事貴謙
莊嚴看起來近似傲慢,但莊嚴是正氣之風,傲慢卻是乖僻的不良習氣,所以律己要莊重而不可傲慢。謙虛有時看起來像是諂媚,但謙虛是心中充實而不自滿,諂媚卻是討好於人,所以為人處事應該謙虛而不可諂媚。
43.
財要善用
祿要無愧
不要擔心得不到錢財,怕的是得到錢財而不能好好使用;不要擔心官祿不來,怕的是有了官祿卻不能無愧地去面對它。
44.
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立品行
如果交朋友是為了增加面子,就不如交一些對自己身心有益的朋友;如果教自己的孩子求得榮華富貴,還不如教誨他們修身立德學習良好的品格。
45.
君子如神
小人如鬼
君子做事,但求盡心盡力,誠實守信,所以婦人小孩都對他極為尊重,視若神明,這就是君子為何被稱為君子的原因了;小人做事,卻處心積慮,布置圈套,鄉鄰親友都對其退避三舍,如遇魔鬼,這就是小人為何白費心機仍做小人的緣故了。
46.
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
自己應有一顆善良之心,並嚴格要求自己不違背它,留一些餘地給別人,從而使他們也有容身之處。
47.
守口如瓶
持身若璧一
一句話就有可能招來大禍,所以古人講話十分謹慎,唯恐如瓶落地般而招來殺身之禍;一次失誤的錯事就會使一生的清白受到玷污,所以古人行事謹慎小心,守身如玉,唯恐因做錯事而使自己抱憾終生。
48.
不較撗逆
安守貧窮
遇到有人冒犯,顏淵不與人計較,孟子則自我反省,這是君子遇到蠻橫無理時的自處之道。面對貧窮困境,子貢不獻諂取媚,子思以彈琴自得其樂,這就是賢人對待貧窮的方法。
49.
白雲山岳皆文章
黃華松柏乃吾師
觀賞彩霞,領悟到它的絢麗多彩;觀賞白雲,領悟到它的卷舒自如;觀賞山岳,領悟到它的靈秀雄偉;觀賞大海,領悟到它的浩瀚無邊。因此,只要細心體會,天地間到處都是好文章。面對綠竹,品味到了它的虛心有節;面對菊花,品味到了它的高風亮節;面對松柏,品味到了它們的傲然不倔;面對芝蘭,品味到了它們的芬芳幽遠。所以,只要留意深思,游覽處樣樣都是良師益友。
50.
行善自樂
奸謀自壞
幫助他人,從而使其得以安逸保全,自己也會感到愉快滿意;事情也未必就能穩當便利,可惜的是白白損壞了自己的心性。
51.
吉凶可鑒
細微宜防
不僅以水為鏡,還以人為鏡反照自身,那麼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吉凶禍福了;沒有在高山上跌倒,卻跌倒在了小土堆上,這說明了細微之處加以預防也是十分重要的。
52.
謹守規模
但足衣食
凡事只要謹慎地遵守一定的規則和模式,就不會出現大的差錯;一輩子衣食無憂的話,也可稱得上是安逸的小康家境了。
53.
耐得煩
吃得虧
為人處事不能忍受麻煩,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任何事情都能抱著吃虧的態度,便是最好的處事方法。
54.
讀書自有樂
為善不邀名
把讀書作為自己的事業,就能得到讀書中的樂趣;心中存有行善的思想,就不必刻意求得好的名聲。
55.
知昨日之非
取世人之長
知道自己過去做得不對的地方,那麼學問就能不斷得到進步;看到他人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那麼品德就會不斷進步。
56.
敬人即是敬己
靠已勝於靠人
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依靠自己,勝過依靠他人。
57.
學長者待人之道
識君子修己之功
見到他人好的行為,應多多地贊揚;見到他人有過失的地方,應多多地提醒,這是長者對待他人的方法。聽到別人贊美自己的話,應該更加勤奮努力;聽到他人誹謗自己的話,應該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君子修養自己功夫。
58.
奢侈慳吝俱敗家
庸遇精明皆覆事
奢侈足以使家業敗落,吝嗇也能使家敗落。因奢侈而敗家,還符合一般常情;而因吝嗇敗家,一定是因吝嗇而遭受意外之禍了。
愚笨足以敗壞事情,而過於精明也會敗壞事情。愚笨之人壞事,還常是小的過失;邷因精明壞事,往往會出現大的禍患。
59.
安守本業
不入下流
種田的人,改做生意,定會遭到失敗;讀書的人,參與包打官司,品格便日趨低下。
60.
衣食要知足
學業無止境
常想到有些人的處境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運也不如自己,就感覺到自己很知足了;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自己高尚,某人的學問也比自己豐富,心裡也就有種慚愧的感覺。
61.
貧富不改志
義利自選擇
讀<<論語.子路篇>>公子荊那章,可以讓富有的人效法;讀<<論語.季氏篇>>齊景公那章,可以讓貧窮的人奮起。如果捨不得金錢,就不可能成為義士;如果捨不得性命,就不可能成為忠臣。
62,
富貴要謙恭
衣祿需儉省
富貴容易招來禍患,一定要忠誠厚道、謙遜恭敬地待人,才會避免禍患;衣食福祿本來都有定數,所以一定要儉樸節省,才能使福祿長久持續。
63.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做好事就能 得到好報,做惡事就會遭到惡報,由此可知,人間已有天堂與地獄之分了。人心是相同的,道理也是相同的;由此可知,愚昧平庸的人並沒有被拒之於聖賢境界之外。
64.
和平處事
正直居心
為人處事要做到心平氣和,不能違背習俗,自視清高;平日居心要公平正直,不要玩弄手段,自作聰明。
65.
君子拯救塵世
聖賢關心民生
真正的人應以研習聖賢之教樂,怎能像嵇康、阮籍那樣,不守規範,放浪形骸呢?聖賢人應抱有悲天憫人的胸懷,關心民生疾苦,怎能像長沮、桀溺那樣,消極逃世,逃避紅塵呢?
66.
勤儉安家
孝悌家和
縱容子孫貪圖眼前的安樂,那麼子孫以後會沉迷於酒色而敗壞門風;只教子孫如何謀取錢財,那麼子孫以後定會因爭奪財產而骨肉相殘。
67.
忠厚興業
勤儉興家
謹慎遵守父兄的教導,沉穩誠實、謙遜恭敬,便是忠厚子孫;不擅改祖宗傳下來的處世方法,忠誠厚道、勤奮儉樸,便能使家道長久不衰。
68.
蓮朝開而暮合
草春榮而冬枯
蓮花早晨開放而傍晚閉合,到了不能閉合時,那說明快要凋零了;富貴而不知收斂的人,最好以此為鑒。草木春天繁盛而冬天枯萎,等到枯萎極處時,那證明又到發芽的時候了。身處困境中而能奮起的人,也應該以此為激勵。
69.
自伐自矝必自傷
求仁求義救自身
伐字右邊是"戈",矜字左邊是"矛",戈、矛都是兵器,有殺傷之意,所以自夸自大的人要引以為戒;仁字旁邊是"人",義下面是"我",所以講求仁義並不遙遠,從自身做起就可以了。
70.
貧寒也需讀書
富貴不忘稼穡
即使家境貧寒,也應該讓子孫讀書;就算生活富裕,也不可忘記耕種收獲的艱辛。
71.
儉可養廉
靜能生悟
勤儉可以培養一個人廉潔的品性,即使住在茅屋竹棚之中,也有它清幽的樂趣;安靜的環境可以使人領悟世間的道理,即使飛鳥啼嗚、花開花落,也都是造化的生機。一生快快樂樂只是平凡的部分,歷經千辛萬苦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人。
72.
存心方便即長者
慮事精詳是能人
雖然沒有足夠的錢財去幫助他人,但只要處處給人方便,就是一位有德的長者;雖然天資不夠聰明,但只要考慮事情周到細致,就能成為能力很強的人。
73.
常懷振卓心
多說切直話
悠閑獨處之時,一定要有振作奮進的心志,才會有蓬勃向上的生機;與人相處時,一定要多說懇切正直的話,這才是古人處世的風範。
74.
虛懷若谷即有才德
驕奢淫逸枉自富貴
周公不因為自己的才德過人而對人有驕傲和鄙吝之意,所以有才能的人怎麼能驕傲自大呢?孔子的弟子顏淵永保若無若虛的境界,不斷虛心學習,所以說追求學問又怎能自我滿足呢?一個家庭的敗落,多是由於子孫的驕傲與懶惰;一個社會風氣的敗壞,多是由於人們過度的奢侈與浮華。
75.
凝浩然正氣
法古今完人
孝子與忠臣,都是天地間浩然正氣培植而成的,所以連鬼神也呵護關愛他們;聖賢的典籍,都是從古至今維繫社會的命脈,各種偉人都是在這些經典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
76.
飽暖莫志惰
饑寒練骨堅
人人都羨慕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可要是一生都生活在溫飽中,而精神卻鬆懈懶惰,這樣能有什麼作為呢?人們都不願過饑與寒冷的生活,然而饑寒卻能使人抖擻精神、強健骨氣,從而承擔重任。
77.
愁煩中具瀟灑
暗昧處見光明
在憂愁與苦悶中能具備瀟灑大度的胸懷與氣質,心情才會如徐徐春風般一團和氣;在昏暗不明的環境裡要有開朗博大的胸懷,心境才會像陽光普照般明亮。
78.
勢利人行為皆假
虛浮人一事無成
勢利的人喜歡裝腔作勢,只知道表面鋪張,由此可以看透他所作所為都是虛假。不切實際的人詞不達意,東拉西扯,而內心沒有明確的目標,從而預料這些人什麼事都做不成。
79.
求光明境界
學涵養功夫
不嫉妒別人、不求名利,可以看出一個人心境的光明;不忘記要做的事情,不拔苗助長地幫助別人,是形容一個人的涵養工夫,是培植浩然正氣的好方法。
80.
求理數難違
守常變能御
運數雖有限定,但君子之求所做之事合理。如與事理相符,運數便不會違背理數。凡事雖然應該防止意外,但君子只堅守常道。常道不失,那麼再多的變化都能應對。
81.
和善為祥瑞
驕惡必凶敗
平和是一種祥瑞之氣,驕傲是一種衰敗之氣,所以觀相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善良是吉星,惡毒是凶星,所以算命的人不用陰陽五行就可以推算出吉凶。
82.
人生不可安閑
日用必須簡省
人生在世不能只知安逸閑淡,有了長遠的事業,才能收住放任的本心;平常花費必須節儉,杜絕奢侈浪費的習性,就能體現勤儉的美德。
83.
遠見卓識
鐵面無私
能成就大事者,完全是憑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膽識;真正有氣節的人,才能夠做到鐵面無私,不畏強權。
84.
責己不責人
信己亦信人
只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是遠離怨恨的處事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
85.
無執滯之心
做本色之人
沒有固執滯礙之心,才是通達事理的人;相矯揉造作之氣,便無法做到樸實無華。
86.
正直之心
留名後世
眼耳鼻口都是沒有思想的器官,它們全由我們的內心來指揮;身體肌膚隨著人死後都會腐朽,但我們卻可以留個好名聲讓後世稱道。
87.
後天需努力
小節要謹慎
天資雖好,但後天不努力學習,其性格情操還是難有改進;在大的德行上細心留意,但忽略了小節方面,其言行終究不能讓人心悅誠服。
88.
忠厚傳世久
恬淡趣味長
人世存在許多狡詐的行為,但忠厚老實的人,總會受人尊重,立於不敗之地;近世的習俗雖然越來越奢侈浮華,但處在清淨平淡中的日子還是值得人回味的。
89.
交正直友
學德高人
能結交光明正大的朋友,這樣的人必定有好的名聲;肯親近德高望重的長者,這樣的家庭必然常做善事。
90.
解人紛爭
勸說因果
替鄉鄰們解決紛爭,使他們如當初一樣友好相處,這也是感化他人的善事;向世人宣說因果報應,使他們知道善惡到頭終有報的道理,這也是一種行善的方法。
91.
發達需努力
福壽多積德
一個人的飛黃騰達,雖然有外在注定的條件,但還是由他個人努力所決定的;一個人的福分壽命,並非一生下來便有定數,而是需要他多做善事積下陰德。
92.
百善孝當先
萬惡淫為首
心中存有仁愛孝敬之心,那麼天下任何不正當的行為,都不會忍心去做,所以說孝是一切行為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心中一旦存有淫惡的念頭,那麼平常不願做的事,也很容易做出來,所以說淫是一切罪惡行徑的開始。
93.
自奉減方好
處事退為高
對待自己,減少幾分安逸的享受,是明智的做法;為人處事,能夠退一步著想,便是高明的行為。
94.
守分安貧
持盈保泰
能持守本分又安貧樂道,這是多麼清閑自在的境界呀,而好生事端的人偏偏自尋煩惱;在事業昌盛時要保持平和安靜的心態,注意忍讓,如果恃強凌弱,就等於自取滅亡。
95.
境遇無常須自立
光陰易逝早成器
人生的環境與遭遇是難以預料的,自己必須擁有一技之長來養活自己;人生的光陰容易流逝,所以要給自己定下成就事業的期限。
96.
川學海而至海
莠似苗而非苗
河川學習大海的兼容並包,最終能匯流入海,所以講求學問的人不應該停滯不前;野䓍不是禾苗卻長得極象禾苗,所以探究事理的人不能不辨真偽,而被表象所惑。
97.
守身必謹嚴
養心須淡泊
保持節操必須謹慎嚴格,凡是能夠損害自己操守的行為,都該戒掉;要淡泊寧靜的境界涵養自己的心胸,凡是那些拖累我們身心的事都不要去做。
98.
有德不在有位
能行不在能言
一個值得稱道的人,在於他有高尚的德行,而不在於有多高的地位;世人所相信的人,主要看的是他行動的好壞,而不是看他是否能說會道。
99.
多記先賢格言
閑看他人行事
多多記取聖賢之士所立的警世格言,胸中才會有正確的主見;旁觀他人做事的得失,便可作為自己做事的借鑒。
100.
精勤躬行
鎮定自若
晉代的名臣陶侃,閑暇之時的運磚修習勤勞,這種精勤的態度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晉代名將謝安,面臨大敵,依然能夠從容不迫地下棋,這種鎮定功夫,就不是我們能學得來的。
101.
有濟人之心
無爭強之意
只怕自己不肯幫助他人,不怕自己沒有能力幫助人;應該使他人不忍心欺負我,而不使他人畏懼而不敢欺負我。
102.
讀書乃享福
教子乃創家
什麼叫做享福的人?能夠讀書並能從讀書中得到 快樂的人就是;什麼叫做善於創立家業的人?能夠善於教導子孫的人便是。
103.
教子勿溺愛
子墮莫輕棄
當子弟的天性還沒有受到污染之時,教導比較容易,應該按照孔子所說的"愛之能勿勞乎"去教導他,不要過分寵愛,以免助長其放縱之心。
當子弟已養成了壞的習氣,教導就很困難了,此時應以孟子"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的方式教導他,而不要輕易拋棄,以免失去改過自新的機會。
104.
專一可立功
偏見易敗事
如果一個人忠厚誠實,但才能一般的話,仍有可能建立功業,因為只要用心專一就可以了;如果一個人忠厚誠實但缺少膽量,必然會產生偏見,將事情辦糟。
105.
不急艱難之境
不存僥倖之心
人即使處在順境之中,也不能夠忘記人生之路上還有許多逆境存在;世上雖然有許多意外驚喜之事,但做事卻不可抱有僥倖的心理。
106.
心靜則明
品超斯遠
內心清淨就自然明澈,如同平靜的水面能倒映事物一樣;品格高超便能遠離物欲,就像浮動飄逸的白雲在天空中任意游走。
107.
貧乃順境
儉即豐年
對於讀書人來說,清貧的生活便是順利的境界;對於種田人來說,節儉的日子就是豐收的年景。
108.
常有正直心
莫有浮華志
為人過於剛正就會顯得不通世故,過於直率就會顯得有些笨拙,但都不失為正直之人;理想太高有時會成為空想,過於華美有時會變得浮躁,故此類人難有高明的才華。
109.
背乎經常皆異端
涉於虛誕乃邪說
人認為佛教和老子的學說為異端,但不知凡是與常理不合者都是異端;人認為楊朱和翟墨的學說是旁門左道,卻不知凡荒唐虛妄的言論都可是邪說。
110.
亡羊尚可補牢
羨魚何如結網
想要有所作為,任何時候都不算晚,就算羊跑掉了,只要及時補牢還不算遲;與其臨淵羨魚,一無所得,不如盡快退而結網。
111.
道本足於身
境難足於心
真理原本就存在於我們的本性之中,如果腳踏實地去追求,就常常感到不足;外在的事物很難滿足我們的欲望,如果能全然放下,也就不會覺得缺乏了。
112.
讀書下苦功
為人留福慶
讀書不下苦工夫,卻想著榮華富貴,天下哪有這樣的道場?對人沒有一點好處,卻妄想得到福分與吉慶,那又從何而來呢?
113.
有錯即改為君子
有非無忌乃小人
剛覺察到自己有不對的地方,便亳不猶地去改正,這就是立志成為一個人君子的做法;明知有人議論自己的缺點,卻仍是一意孤行地為所欲為,這便是自甘墮落的小人。
114.
交友淡如水
壽在靜中存
在平淡中結交的朋友往往能夠使友誼天長地久;在平靜中生活卻能夠使壽命延長。
115.
審處不貽悔
忍讓家和歡
遇到突來的事情,一定要周全詳盡地思考,以免處理不當而後悔;如果家人中有糾紛,一定要以忍讓之心委曲求全,從而不會失去曾經的和睦與快樂。
116.
聰明勿外散
耕讀可兼營
聰明的人不要過於外露,古代就有用絲棉塞耳、帽帶遮眼,以掩飾聰明的舉動;耕田讀書可以兼顧,古人曾有白日農耕,日暮讀書的行為。
117.
天未曾負我
我何以對天
自身沒有受過饑餓寒冷之苦,就是上天沒有虧待我;學問沒有長進,我有何顏面來對天。
118.
勿爭得失
惟求知能
不與他人去爭名利上的得失,只求自己能夠不斷增長智慧與才幹。
119.
為人有主見
做事知權變
為人只知依著規矩機械做事,則不知精神的實質所在,那就和戲臺上受人控制的傀儡一樣;如果做事只知按章程辦事,而不會靈活把握的話,那就與依著葫蘆畫瓢相似了。
120.
文章傳千古
富貴乃煙雲
文章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就如山水的美妙景緻;富貴的實質就如同飄緲的煙雲般虛幻不實。
121.
察倫常留心細微
化鄉風德義為本
郭林宗觀察倫常之理,往往在細微處留意自己的言行;王彥方教化鄉里的風氣,是以道德和正義為根本的。
122.
不妄行欺詐
不獨享安閑
天下沒有真正愚笨的人,哪能任意去做欺侮詐騙他人的事呢?世上的人都在吃苦,怎麼能獨自去享受安逸閑適的生活呢?
123.
忍讓非懦弱
自大終糊塗
甘願受人欺侮的人,一定不是懦弱之輩;自以為聰明者,終究是個糊塗人。
124.
功德文章傳後世
史官記載忠與奸
不能只知夸耀財富與地位,也應該有流傳於後世的功業與文章;不管聲名如何盛大顯赫,個人的品行與為人也無法欺騙史官的眼睛。
125.
閉目養心
闔口防禍
人的精神往往由眼睛傳出,而眼睛則有上下眼皮,閉合之後才可以養精蓄銳;禍從口出,嘴巴則有上下嘴唇,閉起來才可以防止說話招惹的禍端。
126.
富家莫驕子
寒士苦讀書
有錢人家習慣於奢侈浮華,教導子弟比較困難;貧窮人家想要謀得生路,還是要靠走讀書這條路。
127.
要振作有為
不苟且落俗
一個人犯了隨意的毛病,就不能振作起來;一個人要是趨於庸俗,便無藥可救了。
128.
立大志成大功
不糾錯成大禍
一個人要是有他人不能達到的志向,定會建立不同凡響的功業;一個人若有不忍心指出他人錯誤的想法,定會因這不忍心指正而遭受禍患。
129.
事當難處退一步
功到將成莫放鬆
事情遇到了難處,只要能退一步想,便不難處理;事業將到成功時刻,如果一著不慎,便會以失敗告終。
130.
無學為貧
無德為孤
沒有錢財不算貧窮,沒有學問才是真正的貧窮;沒有地位不算卑賤,沒有羞恥之心才是真正的卑賤;活不長久不算短命,一生沒有值得稱道的事才算真正的短命;沒有子女不能說是孤獨,沒有德行才是真正的孤獨。
131.
知過能改
抑惡揚善
知道過錯能加以改正,便可說是聖人的弟子;攻擊惡人太過嚴厲,終會成為君子的過失。
132.
以詩書為命
從孝悌立根
讀書人應把詩書看做立身處世的根本,做人必須以孝順友愛作為基礎。
133.
得意勿忘形
苦心終有報
如果品德和恩澤太淺薄,家中有好事降臨,也未必是真正的幸運。所以春風得意的人,不可自高自大;天道是最公平的,人能盡心盡力做事,苦心就不會白費。所以做善事的人,要充滿自信。
134.
自大無長進
自卑無振興
若將自己估計得太高,便無法取得進步;若將自己估計的太低,便失去了振作的勇氣。
135.
有為之人不輕為
好事之人非曉事
自古以來有作為的人,都不會輕率地行事;鄉里中的好事之徒,定是些不明事理的人。
136.
勿因噎廢食
不諱疾忌醫
偶爾因做好事而受到連累,就再不做好事了,這好比曾經食物鯁喉,從此不再進食一樣;明知有了過錯應當糾正,卻不想承認,就如同生病怕人知道,而不肯醫治相似。
137.
誠信交友
肝膽相照
凡是值得自己信任而入府中相商的人,定是能夠竭盡忠誠的人;凡是能夠作為賓客引為上座的人,定不是品行有缺的人。
138.
種田要盡力
讀書要專心
地要竭盡其用,人要竭盡其力,這是種田人要記住的兩句很重要的話;心決不能外務,氣決不能外散,這是讀書人要切記的兩個要訣。
139.
要造就人才
勿暴殄天物
所謂成就人才,就是將子培養成人;如果浪費財物,自然會使子孫受苦受難。
140.
平情應物
藏器待時
以心平氣和的態度與人交往,以平常心去應對事情;以古人的高尚心志相期許,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時機。
141.
且坐矮板凳
等得好時光
要有耐心坐在小小板凳上,切莫錯過這大好的時光。
142.
不失良心
要走正路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都要有一顆良心。如果喪失了這顆良心,那就離禽獸不遠了;聖賢教導人們,總是勸人走一條光明大道。如果 離開了這條正道,那就如同行走在荊棘之中。
143.
務本業其境常安
當大任其心良苦
世人說起快樂的事,便說讀書有樂趣,種田有樂趣。可見專心從事本行業的人,常常懷著快樂的心境;古代的人談起憂愁的事,總是說起為天下百姓擔憂,為朝廷政事擔憂,由此可知身負重任的人,總是用心良苦。
144.
求死難救
求福在已
上天雖希望萬物充滿生機,卻也無法救那一心想死的人能夠創造幸福,就可以避免災禍,好像得到上天赦免一樣。
145.
薄人者被人薄
恃勢者被勢欺
對親族之人冷淡者,必定沒有好後代;不尊敬師長的人,必定沒有好弟子。這樣的情形見得多了;依靠氣力的人,必會遇上真正的對手;依靠權勢作惡的人,必會遇到勢力更大的對頭。這都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
146.
為學要靜敬
教人去驕惰
做學問不外乎在"靜"和"敬"兩個字上下工夫;教導他人應先去"驕"和 "惰"兩個毛病。
147.
面對知己無愧
讀書要能致用
人生能夠得到一位知己,一定要對得住知己而不慚愧;土人既然多讀詩書,就一定要做到讀書以致用。
148.
直道教人
誠心待人
以正直的道理去教導人,即使他人不聽從,而自我反省時也會問心無愧的。因此不應該改變心志去求得他人理解;以誠懇的心意去對待人,即使他人不肯接受,但時間久了自會明白。沒有必要去急著向人表白自己。
149.
粗糲能甘
紛華不染
能甘願於粗衣劣食,必定是有作為的人;能不受聲色榮華引誘的人,才能稱之為傑出的人。
150.
不可性情執拗
盡可機趣流通
性情固執偏激的人,是無法與之謀事的;天性充滿情趣又活潑的人,才可以與他談文論藝。
151.
世事習專攻
智囊求古人
沒必要對世上的每件事都知道得很清楚,關鍵是要對古人的心意心領神會。
152.
無愧於心
收效桑榆
每天早晚的所作所為,一定要無愧於心;光陰已經消失,但晚景仍要希望能有所成就。
153.
創業維艱
毋負先人
祖先創立家業,不知經歷多少風雨,受過多少苦難,才能做到衣食無憂,從而把家業傳授給後世;若為子孫做長遠打算,除了讀書、耕田以外,恐怕再沒有別的出路了,於是總希望保持勤儉,不要辜負了先人的辛苦。
154.
於世有濟
此生不虛
成為鄉里不可缺少的人,就是對於世人有所幫助;死後有可以流傳的事業,一生才算沒有虛度。
155.
齊家先修身
讀書在明理
治理家庭首先要修身養性,言行定要處處謹慎;讀書在於明達事理,認識和見解不能不高深一些。
156.
積善有餘慶
多藏必厚亡
桃的果肉露在外面,毫不吝嗇地給人食用,人們食取之後將果核種入土中,使其還能發芽生長。由此可見,多做善事的人,必定有遺澤留給後世。栗的果肉藏在殼內,好像盡力保護,人只有剖開才能食用,而後丟棄果殼,使其無法生根發芽。由此可見,吝於付出的人,往往容易自取滅亡。
157.
修身求備
讀書求深
追求完美之心,可以用在自我修養,卻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易滿足的心理,可以用在適應環境上,卻不可用在讀書求知上。
158.
有守足重
立言可傳
能操守道義即使難推廣,只要志節不屈,就和有貢獻、有作為一樣重要;著書立說宣揚道理,雖未以行動來證明,但是對他人有益,所以和立事、建功德同等重要。
159.
求教向善
進德可期
遇到年長有德之人,便熱心地講求教導,那麼向善之心必定十分誠懇;聽到切真實在的話,便覺得津津有味,那麼德業的長進就有望了。
160.
有真涵養
寫大文章
要有真實的性情,先要有真正的修養;有高明的見識,必定能寫出不朽的文章。
161.
為善在讓
立身在敬
做善事的方法是無窮無盡的,只要能做到一個"讓"字,人人都可行善;立身處事的方法也很多,只要做到一個"敬"字,事事便能規範起來。
162.
自知才能知人
論人須先論己
自己所做的是對是錯,都還不知道,又怎能知道他人的對錯呢?古人過去的得失暫且不要評論,重要的是先要明白自己的得失。
163.
懷仁厚之心
戒虛浮之氣
治理的方法應該按照儒家的思想去做,是因為儒家的治國之道出於仁愛寬厚之心;現代的人之所以不如古人,主要就是所做之事虛浮不實在的緣故。
164.
莫之大禍
起於不忍
不管多大的災禍,都是由於一時不能忍耐導致的,所以凡事不可不謹慎。
165.
體察他人情
勤做有益事
家中老小都依靠我生活,我是否曾體會到他們的心情與需要呢?讀書人的衣食全憑著他人的生產來維持,是否也讓他人得到些益處呢?
166.
讀書積德
事長親賢
致富後不願讀書,地位高了不願積德,錯過了可為的機會實在可惜;年輕時不尊敬長輩,愚昧又不肯接近賢能的人,沒有比這更不吉祥的事了。
167.
五倫為教有大經
四子成書有正學
自從虞舜以五倫立教以後,天下才有了不可變易的人倫大道;自朱熹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後,天下才有了奉為準則的中正之學。
168.
意趣清高
志量遠大
心境志趣清雅高尚,金錢祿位便不能變易其意志;志向廣闊高遠,即使榮華富貴也不能放縱迷亂本心。
169.
勢家女難侍
富家兒難處
最不幸的事是給有財有勢人家的女兒做公婆;最難辦何的事是給富家子弟做老師或朋友。
170.
花錢有度
用藥有方
錢財能夠給人福分,但也能帶來禍害,有錢的人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藥能夠救活人,但也能夠毒死人,用藥的人不能不小心謹慎。
171.
工課無荒
官箴不玷
耕種和讀書固然是好的謀生之道,但只有兩者並重不致荒怠,才能成就事業;做官雖能富貴顯達,但如果為官受到玷污,那就不是什麼榮耀的事了。
172.
儒者多文為富
君子疾名不稱
讀書人的財富便是文章多,但這些文章並不是指應時之作;正直的君子擔心名聲不好,不能為人稱道,這個名聲指的不是科舉之名。
173.
博學篤志
神閑氣靜
學識廣博,志向堅定,切實地請教,認真地思考,這是研究學問的重要工夫;心神安祥,氣質沉穩,深刻的智慧,沉毅的勇氣,這是做大事必備的主要能力。
174.
規我之過為益友
徇己之私為小人
哪一種朋友才算益友呢?那些願意規勸改正我們過錯的人就是益友;哪一種朋友算是小人呢?那些一味偏袒我們過錯、從自己私利出發的人便是小人。
175.
待子孫不可寬
行嫁禮不必厚
對待他人應該寬厚,但是對待子孫千萬不能寬容;禮節要周到厚重,但辦婚事不必大肆鋪張。
176.
事觀已然知未然
人盡當然聽自然
事情只要看它已經如何,便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一個人如能盡其本分,然後便可順其自然的發展。
177.
觀規模之大小
察德澤之淺深
看規模法式的大小,便可以知道這項事業是宏大還是淺陋;觀察品德與恩澤的深淺,便可以知道家運是長久還是短暫。
178.
君子尚義
小人趨利
在行義之中也會得到利,這個利是重義的君子始料不及的;在謀利中也會有不利的事情發生,這是一心求利的小人不願看到的。
179.
小心謹慎暢無咎
高位難保亢有悔
小心謹慎的人,處理事情必定會有善始善終,保持通達的事理就不會犯下過錯;身居高位的人,很難在自己的位置上維持長久,因為達到頂點後的結果便是走下坡路。
180.
勿以耕讀謀富貴
莫以衣食逞豪奢
耕田是為了糊口活命,讀書是為了明白道理,這是耕田和讀書為本意,然而後人卻當做謀求富貴的手段;穿衣是為了遮體,吃飯是為了充饑,是原本是衣食的實用價值,但現在的人卻用以顯示自己的奢侈與豪華。
181.
一官到手怎施行
萬貫纏腰怎布置
人都希望自己顯貴,請問一旦高官到手,你又將怎樣施行仁政呢?人都希望自己富有,請問要是你腰纏萬貫了,又將如何使用這些錢財呢?
182.
程子教人以靜
朱人教人以敬
程子教人要保持安靜,朱人教人要尊敬他人。靜就是心不能起妄念,敬就是時常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心不起妄念,便可延年益壽;時常保持清醒,便可日有長進,求取學問的道理和養生的方法就在這裡。靜與敬對人的好處如此之大,求學的人能不在這兩點上下工夫嗎?
183.
兵應者勝
兵貪者敗
敵人攻打本國,不得已而針鋒相對,這叫做"反應",不得已而應戰的必然能夠取勝;貪圖其他國家的土地,都是些貪兵,為掠奪他國的土地而發動戰爭必然失敗,這是魏相談論兵法時所說的話。這不僅適用於用兵之道,就連我們個人的成敗得失也應遵從這個道理。
184.
耐貧賤易
耐富貴難
蘇東坡在<<志林>>一書中說道:"人生承受貧賤是容易的,但承受住富貴卻是比較困難的;生活在勤勞中容易,但生活在閑散中卻難以度日;忍受疼痛容易,但忍受奇痒卻難。如果這些富貴、閑散、奇痒等都能夠承受得了,那這樣的人必定是有高尚修養之人。"我認為這麼精辟直爽的言論,足以讓人有深刻的體悟,這也正好是我們朋友聚會可以談論的話題,從而增添談話的諸多情趣。
185.
天地且厚人
人不當自薄
天上有風雨,人就建造房屋來躲避它;地上有山川河流,人就製造車船來交通。原因是人們能夠彌補天地的缺憾,豈能沒有任何作為呢?世間有理性規範著我們人類,上天以仁、義、禮、智、信來稟賦我們人性;大地以黍、稷、菽、麥、稻、粱作為其滋養;天地對我們如此之厚,我們人類自己就更不該妄自菲薄了。
186.
知萬物有道
悟求己之理
人生下來便是正直的,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走正道;貧窮本也是讀書人應有的正常之事,所以不安於貧窮的讀書人便是違背了常理。吃飯需要用筷子,而筷子也只能隨主人的操縱來選擇食物,由此可以看出用人的方法;寫字要用筆,而筆不能使字美好,由此可以明白凡事需要靠自己的道理。
187.
遺德莫遺田
勤奮定有濟
富有的人家把積聚的田產留給子孫,可是子孫未必就能夠保住,倒不如多做善事讓上天來眷顧我們的陰德,從而可使子孫福分更長久一些。貧窮的人千方百計籌措衣食,但衣食未必就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倒不如努力干自己的分內之事,因為謀生的根本在於勤奮,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188.
善良淳謹人人喜
浮躁凶惡人人厭
別人說我們善良就高興,說我們凶惡就憤怒,可見凶惡不是好的名聲,所以我們應當立志做個善良的人。看到別人淳厚謹慎就心生喜愛,心浮氣躁就產生厭惡之感,可見浮躁不是優秀之人的品行,那為什麼不反省自己,變得淳厚謹慎呢?
189.
已成之禍難以救
難宥之罪不能保
像漢高祖如此英明的皇帝,明知呂后將來會殺掉他心愛的戚夫人,卻也不能夠事先挽救阻止,那是因為禍事已經釀成的緣故;就連陶朱公這樣足智多謀的人, 在明知他的長子會在日後殺害其次子,卻也不能夠及時挽救,那是因為次子所造成的罪孽是無法原諒的。
190.
友以成德
學以愈愚
朋友可以促進我們德業的進步,人如果沒有朋友,那麼學問見識就會淺薄,而不會有遠見卓識;學習是為了消除愚昧,人如果不學習,就會昏庸無知,那麼愚昧的思想就難以醫治。
191.
要做好人
不管閑事
人活在世上也不過百而已,所以我們做人應該心存善念,才能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謀生各有各自所從事的行業,哪裡有時間去管他人的閑事、說他人的閑話,而為此去荒廢正當的營生。
192.
居易俟命
木訥近仁
君子平日愛在靜處居住,以等待時機,一旦國家有難便可力挽狂瀾,講究命運的人從來不吝嗇將自己的命運投注在應當從事的事業之中;不善言辭就容易接近仁德,花言巧語是缺乏仁慈的表現,尋求仁德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什麼是求仁德的真正方法。
193
立大功者勿小利
謀公事者去私心
只顧眼前蠅頭小利的人,是不能成就大的功績的;存有自私心理的人,是不能謀劃眾事務的。
194.
利己即害己
下人能上人
原本想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往往卻是害了自己;如果能甘於人下,終究能高居人上。
195.
不能縮頭休縮頭
得放手時須放手
不該逃避情理的事,就要勇敢地去面對;可以放手不干的事,就要果斷地拋棄。
196.
勤苦之人絕無癆疾
顯達之士多出寒門
常見勤勞刻苦的人不會得疾病,而博學顯達之人多出自貧苦的人家,這也可以被認為是盈則虧、消則長的自然道理吧。
197.
憂先事無憂
事至憂無救
如果事前考慮,事到臨頭就會有應對的策略。如果事情已經來臨再去憂慮,就會於事無補了。這是唐史上李絳所說的話。它對我們的警示很多,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這方面的錯誤。
(完)
<<圍爐夜話>>是中國人修身養性必讀的三本書之一,另二本<<小窗幽記>> 及<<菜根譚>>。這三本是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精華之作。它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還可以讓我們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
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余識字農人也。歲晚務閑,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心有所得,輒述諸口,命兒輩繕寫存之,題曰圍爐夜話。但其中皆隨得隨錄,語無論次且意淺辭蕪,多非信心之論,特以課家人消永夜耳,不足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則幸甚。
咸豐甲寅二月既望 王永彬書於橋西館之一經堂
教於幼正大光明
檢於心憂勤惕厲 1.教導子孫後代要從幼年時開始,以便培養他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正直寬大、光明磊落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作自我的內心反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自我砥礪的修養工夫。
學朋友之長
行聖賢之言
2.與朋友交流往來,一定要注意觀察朋友的優點與長處,並認真領會,加以借鑒學習,我們才會有所收益;對於古代聖賢之土的言行,我們且不可敷衍了事,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得以遵循執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味到書中的教誨。
儉可濟貧
勤能補拙
3.貧窮到無路可走的時候,只要力求節儉,便可以渡過難關;自己愚笨並不可怕,只要付出更多的勤奮與努力,還是能夠跟上強者的。
說平常話
做本分人
4.平實穩的話語,是既沒有吸引力也不令人感到驚奇的言語了,所以喜歡聽這樣話的人很少;知足常樂、安分守己的人,沒有不切實際的奢求,所以他們活得很快樂,但可惜這樣的人在我們生活中卻並不多見。
處事為人想
讀書須己功
5.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替別人著想,而不是只顧自己的利益;讀書的時候必須自己用功,因為學知識別人是不能代替的。
信是立身之本
恕乃接物之要
6.誠信是我們處世立身的根本,如果一個人失去誠信,他就會孤立無援,所以我們不可丟棄;寬恕是我們接人待物必不可少的一條原則,如果一個人沒有容人之量,他就會變得心胸狹窄,自私自利,所以我們應該終生奉行。
說話能殺生
積財可喪命
7.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說會道,但戰國時期的蘇秦就是因為自己口才太好,才招來殺身之禍;人人都願意自己擁有更多的錢財,可是晉代的石崇卻由於積財太多,而失去了性命。
嚴以平躁
敬可化邪
8.教育自己的孩子應當嚴格,因為嚴格的態度可以平息他們浮動的躁氣,使他們能夠安心學習;對待邪惡陰險的小人,我們可以採取尊重的心態,因為尊敬的態度可以感化他們邪惡的內心。
善謀生者不必富家
善處事者不必利己
9.善於謀求生活的人,能夠使家中年紀大小,家𥚃家外的成員,都能夠勤奮地完成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使家道富貴,但卻能在安穩中成長。善於處理事的人,只是就事惰如何完成,依據可不可以去做而作判斷,後制定辦理的規則與程序,所以不會只從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去考慮。
貪名利禍至
耐困窮甘來
10.得到不該得的名聲和利益,福分終究會成為禍患的源頭;最難以忍耐的貧窮與厄運堅持過去之後,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幸福的甘甜了。人資質的高低取決於他是否忠實誠信,而不是善於玩弄手段;人學問的深淺取決於他高尚的道德與品行,而不僅僅靠文章的優美。
君子力挽江河
名土光爭日月
11.社會之風日漸追求奢侈浮華,看起來絲毫沒有改善的跡象,怎樣才能出現 一些樸實無華的君子,去改變這江河日下的局面呢?世人清廉知恥之心也快要淪喪殆盡了,何時才能出現些講明禮節氣的大人物,去喚醒人們的廉恥之心,與日月爭輝呢?
心正神明見
耐苦安樂多
12.心統治著人的五官和全身,是身體的主宰,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才不至於出現差錯。人的面部是由眉、眼、鼻、口等部分組成的,若把兩看作草頭,兩眼看成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是個口,所以看起來很像一個"苦"字,因此便知道了終生沒有安逸的時候。
人心滄桑
天道好還
13.伍子胥為了報父兄之仇,最後終於攻破楚國之都郢而鞭打仇人尸骸;申包胥則發誓救楚國於危難之中,而在秦國的幫助下使楚國沒有滅亡,由此可見,只要決心去做事情,就一定能夠辦到。在秦始皇滅東周的那一年,劉邦出生了;在梁武帝滅南齊的那一年,侯景前來投降了,可見確實存在著循環往復的天理報應呀。
有才如渾金璞玉
為學似行雲流水
14.有才能的人必定勤於修養,但又不露鋒芒,就如同末經琢磨的金玉一般,開始奪人耳目,但時間長了才會顯露其光彩。做學問一定不能時斷時續,而是要像行雲和流水那樣,永不停息地前進。
積善遺後福
積財資後禍
14.凡做好事積善的人家,必然遺留給子孫許多的恩澤;而行惡事積不善的人家,則留給子孫的只能是災禍。所以我們要多做好事,為子孫後代造福,這才是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聖賢之土有許多的金錢,但這很容易使他們貪圖享受而不求上進;愚笨的人擁有很多錢財,但這可能會給他們增加過失。所以說將金錢留給子孫是有很大害處的。
教子嚴成德
勿以財累己
15.那些平常對待子孫而分嚴格的人,才容易使子孫養成良好的品德;對待子孫遷息姑就的,子孫大多道德行為敗壞,這絕對是與父母的教育分不開的。一些後輩原本聰明,卻忽然做了品德低下的事;一些天資原本患笨的後人,後來反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都是父兄教導培養的緣故呀!人的品格不清高,是因為無法看透一個"利"字;學問總是沒有長進,是因為懶惰而不勤奮導致的。能以道德感化他人,而且又身居高位有權威的,那麼感化他人就更容易了;錢財多了會拖累自己,如果又處在比較混亂的社會時代中,則錢財的拖累就更嚴重了。
讀書不論資性高低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16.讀書不論天賦資質的高低,只要能夠勤奮學習,遇有難題肯於請教,任何事情都愛問個為什麼,總有一天能夠明白書中的道理。在社會上立足,就不要害怕自己出身低微,只要為人忠厚老實,做事穩重踏實,一絲不苟,便會成為鄉鄰們所敬仰的榜樣。
17.
惡鄉願
棄鄙夫
孔子為什麼厭惡"鄉願"呢?就是因為他們表裡不一,表面看來忠厚廉潔,虛偽矯飾,而內心卻險惡;孔子為什麼厭棄"鄙夫"呢?就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大體出發,只是為個人利益斤斤計較,這是不知人生內涵的俗物呀!
18.
精明得意短
樸實福澤長
凡事斤斤計較,不肯吃虧的人,自以為佔了便宜,其實敗壞了祖宗門風的往往是這種人。誠實樸素,為人厚道的人,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之處,其實能夠培養子孫淳厚品質,使家門殷興不衰的又往往是他們。
19.
明辨是非
不忘廉恥
心中能夠辨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處理事情就能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人不忘廉恥之心,為人處世就不會做出品行低下的事。
20.
明辨忠孝
識破奸惡
有一種忠義被人視為愚忠,有一種孝行被人視為愚孝。由此可知,忠與孝這兩種品質,那些精明的人是做不來的。有些仁愛和道義在事實上也是些假仁假義。由此可知,常人所說的仁義之土中,也不見得沒有陰險狡詐的小人。
21.
權勢如煙雲過眼
奸邪終煙消雲散
玩弄權術的人,即使對至親至愛的人也會依權勢作威作福的,哪裡知道權勢不能長久的,就像煙消雲散一般容易。奸邪的人,即使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裡,也會惹是生非的,又哪裡知道有鬼神保佑,邪惡的行徑終究要失敗的。
22.
富貴可拋
忠孝不忘
自身顯達富貴了,並不將它放在心上去加以炫耀;別人富貴了,也不將它放在眼裡而生嫉妒之意,這是多麼寬厚的胸襟啊!古代的人講究忠孝兩字,並將其常掛心頭,不敢忘記盡忠盡孝;現在有不少人對忠孝行為贊不絕口,時加提但,這又是多麼高的氣量啊!
23.
物命可惜
人心可回
作為君王,雖然不命令人去放生,但也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濫殺生命,由此可見生命是值得愛惜的;作為聖賢,他們也從來不曾要求別人不犯錯誤,而是以各種方式引導人們改正錯誤,這樣才能使人們由惡轉善、改邪歸正。
24.
是非處事
平正立言
有志之人處理事情,只問做得對還是錯,並不管這樣做對自己是禍是福;讀書人著書立作,重要的是力求公平正直,如果能進一步精當詳盡,那就更為可貴了。
25.
靜而止鬧
淡而消窘蠻
橫不講理的潑婦,除了啼哭叫罵之外,也就沒有別的什麼手段了,只要我們鎮定自若,不去理會,便會自知沒趣而終止。對於那些搬弄是非、挑拔離間的小人,雖然有時讓我們十分窘迫,但如果能淡然處之,置閑言碎語於不顧,那些空穴來風的誹謗自會消失。
26.
無科名之心
有濟世之才
存有追求功名利祿之心的人,不一定能體會到琴棋書畫的樂趣;講求生命學問的人,卻不能沒有經世濟民的才學。
27.
救人坑坎中
脫身牢籠外
肯盡心盡力救助陷於苦難中的人,便如同活菩薩在世;能不受世俗人性的束縛,超然於俗務之外的人,便可以稱之為傑出的人。
28.
待人要平和
講話勿刻薄
脾氣性情怪僻、執拗的人,多數是短命之人;言語尖酸刻薄的人,最終是沒有什麼福份的。
29.
志當高存
心勿遠求
志向應當高遠,志向不高遠,就容易被社會的不良習氣所影響,從而與庸俗低級混為一體而沒有什麼作為;心氣不能夠太盛,如果不從實際出發而好高騖遠的話,也很難達到自己希望的成功。
30.
貧賤不移志
富貴濟世人
貧窮和地位低下不是什麼恥辱的事,但因為貧窮和地位的低下去向人諂媚奉承,以求得他人的施捨,這樣就真的很可恥了;擁有財富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但有了財富能夠去幫助他人,就是件很光榮的事了。講求經世治國之道,應該能落到實處;真正有學問,也絕不會故弄玄虛。
31.
即物窮理
顧名思義
古代的人把父子比喻為喬木和梓木,把兄弟比喻為花與萼,把朋友比喻為芝蘭和香草,因此,講求人倫關係的人,由於天地萬物之理推及世間人倫之理。現在的人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荐入太學的人為明經,稱舉人為孝廉,因此讀書人可以從這些名稱中,明白自己應有的內涵。
32.
以身作則
平心靜氣
長輩們有好的德行,晚輩們也許想學習,但卻學不像;但要是長輩們有不好的行為,晚輩們倒是一學就會,沒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長輩教育晚輩,一定要先使自己的品行端正,為他們做好榜樣,不能只說空話而不以身作則。
有道德的正人君子稍有差錯,小人就會因嫉妒而以此作為攻擊的把柄;但即使有德之人不犯錯,小人由於嫉妒之心也是不能容忍的。由此可見,君子與小人相處,一定要平心靜氣,不能夠有任何急切的言行。
33.
守身思父母
創業慮子孫
一個人謹守自己的行為,而不胡作非為,就是怕自己的不良行為會使父母蒙羞;開創事業之時,也一定要深思熟慮,權衡得失,以免危害到我們的子孫後代。
34.
待人公平
習業細心
不論選擇什麼樣的做人方式或是做哪一種人,都不可以有趨炎附勢、追逐名利的習氣;無論我們選擇什麼樣的事業,同樣也不能夠有粗浮輕率的心思。
35.
不妄自尊大
要奮發圖強
對自己的能力和內涵的虛實有了清醒的認識,就不敢妄自尊大,虛浮驕傲了;想到貪圖享受、虛度年華的可悲下場,就會奮發圖強地做事了。
36.
東山可再起
江心補漏遲
平常的人如果突然遭受了災難或禍患的打擊,是可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的,因為挫折提醒和激勵自己不要喪失信心。但是,如果一個團體失去了鬥志,意志消沉下去,就很難再有重新振作起來的可能了,因為墨守成規的習性已經養成,是很難改變了。
37.
壽有窮期
學無止境
天地萬物,無窮無盡,但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時間過一天,生命就會減少一天;人的榮華富貴命中都有定數,但學問卻並非如此,只要多下一點工夫,就會多一分收獲。
38.
做事問心無愧
創業量力而行
處理事情,並沒有判斷好壞的統一標準,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可以了;創立事業,是大是小也沒有一定的依據,只要自己量力而行就可以了。
39.
氣性平和
語言少飾
一個人如果不能心平氣和地待人處事,那麼他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建立事業,都不會有什麼值得別人效仿的地方;如果一個人言語故意矯揉造作,虛偽不實的話,那麼這個人的品德與心性都是值得懷疑的。
40.
守拙可取
交友宜謹
聰明用錯了地方,還不如笨拙一輩子;隨便結交朋友,倒不如整天閉門讀書。
41.
放眼讀書
立根做人
讀書須放開眼界、胸懷寬廣;做人要站穩立場,把握原則。
42.
持身貴嚴
處事貴謙
莊嚴看起來近似傲慢,但莊嚴是正氣之風,傲慢卻是乖僻的不良習氣,所以律己要莊重而不可傲慢。謙虛有時看起來像是諂媚,但謙虛是心中充實而不自滿,諂媚卻是討好於人,所以為人處事應該謙虛而不可諂媚。
43.
財要善用
祿要無愧
不要擔心得不到錢財,怕的是得到錢財而不能好好使用;不要擔心官祿不來,怕的是有了官祿卻不能無愧地去面對它。
44.
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立品行
如果交朋友是為了增加面子,就不如交一些對自己身心有益的朋友;如果教自己的孩子求得榮華富貴,還不如教誨他們修身立德學習良好的品格。
45.
君子如神
小人如鬼
君子做事,但求盡心盡力,誠實守信,所以婦人小孩都對他極為尊重,視若神明,這就是君子為何被稱為君子的原因了;小人做事,卻處心積慮,布置圈套,鄉鄰親友都對其退避三舍,如遇魔鬼,這就是小人為何白費心機仍做小人的緣故了。
46.
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
自己應有一顆善良之心,並嚴格要求自己不違背它,留一些餘地給別人,從而使他們也有容身之處。
47.
守口如瓶
持身若璧一
一句話就有可能招來大禍,所以古人講話十分謹慎,唯恐如瓶落地般而招來殺身之禍;一次失誤的錯事就會使一生的清白受到玷污,所以古人行事謹慎小心,守身如玉,唯恐因做錯事而使自己抱憾終生。
48.
不較撗逆
安守貧窮
遇到有人冒犯,顏淵不與人計較,孟子則自我反省,這是君子遇到蠻橫無理時的自處之道。面對貧窮困境,子貢不獻諂取媚,子思以彈琴自得其樂,這就是賢人對待貧窮的方法。
49.
白雲山岳皆文章
黃華松柏乃吾師
觀賞彩霞,領悟到它的絢麗多彩;觀賞白雲,領悟到它的卷舒自如;觀賞山岳,領悟到它的靈秀雄偉;觀賞大海,領悟到它的浩瀚無邊。因此,只要細心體會,天地間到處都是好文章。面對綠竹,品味到了它的虛心有節;面對菊花,品味到了它的高風亮節;面對松柏,品味到了它們的傲然不倔;面對芝蘭,品味到了它們的芬芳幽遠。所以,只要留意深思,游覽處樣樣都是良師益友。
50.
行善自樂
奸謀自壞
幫助他人,從而使其得以安逸保全,自己也會感到愉快滿意;事情也未必就能穩當便利,可惜的是白白損壞了自己的心性。
51.
吉凶可鑒
細微宜防
不僅以水為鏡,還以人為鏡反照自身,那麼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吉凶禍福了;沒有在高山上跌倒,卻跌倒在了小土堆上,這說明了細微之處加以預防也是十分重要的。
52.
謹守規模
但足衣食
凡事只要謹慎地遵守一定的規則和模式,就不會出現大的差錯;一輩子衣食無憂的話,也可稱得上是安逸的小康家境了。
53.
耐得煩
吃得虧
為人處事不能忍受麻煩,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任何事情都能抱著吃虧的態度,便是最好的處事方法。
54.
讀書自有樂
為善不邀名
把讀書作為自己的事業,就能得到讀書中的樂趣;心中存有行善的思想,就不必刻意求得好的名聲。
55.
知昨日之非
取世人之長
知道自己過去做得不對的地方,那麼學問就能不斷得到進步;看到他人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那麼品德就會不斷進步。
56.
敬人即是敬己
靠已勝於靠人
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依靠自己,勝過依靠他人。
57.
學長者待人之道
識君子修己之功
見到他人好的行為,應多多地贊揚;見到他人有過失的地方,應多多地提醒,這是長者對待他人的方法。聽到別人贊美自己的話,應該更加勤奮努力;聽到他人誹謗自己的話,應該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君子修養自己功夫。
58.
奢侈慳吝俱敗家
庸遇精明皆覆事
奢侈足以使家業敗落,吝嗇也能使家敗落。因奢侈而敗家,還符合一般常情;而因吝嗇敗家,一定是因吝嗇而遭受意外之禍了。
愚笨足以敗壞事情,而過於精明也會敗壞事情。愚笨之人壞事,還常是小的過失;邷因精明壞事,往往會出現大的禍患。
59.
安守本業
不入下流
種田的人,改做生意,定會遭到失敗;讀書的人,參與包打官司,品格便日趨低下。
60.
衣食要知足
學業無止境
常想到有些人的處境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運也不如自己,就感覺到自己很知足了;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自己高尚,某人的學問也比自己豐富,心裡也就有種慚愧的感覺。
61.
貧富不改志
義利自選擇
讀<<論語.子路篇>>公子荊那章,可以讓富有的人效法;讀<<論語.季氏篇>>齊景公那章,可以讓貧窮的人奮起。如果捨不得金錢,就不可能成為義士;如果捨不得性命,就不可能成為忠臣。
62,
富貴要謙恭
衣祿需儉省
富貴容易招來禍患,一定要忠誠厚道、謙遜恭敬地待人,才會避免禍患;衣食福祿本來都有定數,所以一定要儉樸節省,才能使福祿長久持續。
63.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做好事就能 得到好報,做惡事就會遭到惡報,由此可知,人間已有天堂與地獄之分了。人心是相同的,道理也是相同的;由此可知,愚昧平庸的人並沒有被拒之於聖賢境界之外。
64.
和平處事
正直居心
為人處事要做到心平氣和,不能違背習俗,自視清高;平日居心要公平正直,不要玩弄手段,自作聰明。
65.
君子拯救塵世
聖賢關心民生
真正的人應以研習聖賢之教樂,怎能像嵇康、阮籍那樣,不守規範,放浪形骸呢?聖賢人應抱有悲天憫人的胸懷,關心民生疾苦,怎能像長沮、桀溺那樣,消極逃世,逃避紅塵呢?
66.
勤儉安家
孝悌家和
縱容子孫貪圖眼前的安樂,那麼子孫以後會沉迷於酒色而敗壞門風;只教子孫如何謀取錢財,那麼子孫以後定會因爭奪財產而骨肉相殘。
67.
忠厚興業
勤儉興家
謹慎遵守父兄的教導,沉穩誠實、謙遜恭敬,便是忠厚子孫;不擅改祖宗傳下來的處世方法,忠誠厚道、勤奮儉樸,便能使家道長久不衰。
68.
蓮朝開而暮合
草春榮而冬枯
蓮花早晨開放而傍晚閉合,到了不能閉合時,那說明快要凋零了;富貴而不知收斂的人,最好以此為鑒。草木春天繁盛而冬天枯萎,等到枯萎極處時,那證明又到發芽的時候了。身處困境中而能奮起的人,也應該以此為激勵。
69.
自伐自矝必自傷
求仁求義救自身
伐字右邊是"戈",矜字左邊是"矛",戈、矛都是兵器,有殺傷之意,所以自夸自大的人要引以為戒;仁字旁邊是"人",義下面是"我",所以講求仁義並不遙遠,從自身做起就可以了。
70.
貧寒也需讀書
富貴不忘稼穡
即使家境貧寒,也應該讓子孫讀書;就算生活富裕,也不可忘記耕種收獲的艱辛。
71.
儉可養廉
靜能生悟
勤儉可以培養一個人廉潔的品性,即使住在茅屋竹棚之中,也有它清幽的樂趣;安靜的環境可以使人領悟世間的道理,即使飛鳥啼嗚、花開花落,也都是造化的生機。一生快快樂樂只是平凡的部分,歷經千辛萬苦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人。
72.
存心方便即長者
慮事精詳是能人
雖然沒有足夠的錢財去幫助他人,但只要處處給人方便,就是一位有德的長者;雖然天資不夠聰明,但只要考慮事情周到細致,就能成為能力很強的人。
73.
常懷振卓心
多說切直話
悠閑獨處之時,一定要有振作奮進的心志,才會有蓬勃向上的生機;與人相處時,一定要多說懇切正直的話,這才是古人處世的風範。
74.
虛懷若谷即有才德
驕奢淫逸枉自富貴
周公不因為自己的才德過人而對人有驕傲和鄙吝之意,所以有才能的人怎麼能驕傲自大呢?孔子的弟子顏淵永保若無若虛的境界,不斷虛心學習,所以說追求學問又怎能自我滿足呢?一個家庭的敗落,多是由於子孫的驕傲與懶惰;一個社會風氣的敗壞,多是由於人們過度的奢侈與浮華。
75.
凝浩然正氣
法古今完人
孝子與忠臣,都是天地間浩然正氣培植而成的,所以連鬼神也呵護關愛他們;聖賢的典籍,都是從古至今維繫社會的命脈,各種偉人都是在這些經典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
76.
飽暖莫志惰
饑寒練骨堅
人人都羨慕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可要是一生都生活在溫飽中,而精神卻鬆懈懶惰,這樣能有什麼作為呢?人們都不願過饑與寒冷的生活,然而饑寒卻能使人抖擻精神、強健骨氣,從而承擔重任。
77.
愁煩中具瀟灑
暗昧處見光明
在憂愁與苦悶中能具備瀟灑大度的胸懷與氣質,心情才會如徐徐春風般一團和氣;在昏暗不明的環境裡要有開朗博大的胸懷,心境才會像陽光普照般明亮。
78.
勢利人行為皆假
虛浮人一事無成
勢利的人喜歡裝腔作勢,只知道表面鋪張,由此可以看透他所作所為都是虛假。不切實際的人詞不達意,東拉西扯,而內心沒有明確的目標,從而預料這些人什麼事都做不成。
79.
求光明境界
學涵養功夫
不嫉妒別人、不求名利,可以看出一個人心境的光明;不忘記要做的事情,不拔苗助長地幫助別人,是形容一個人的涵養工夫,是培植浩然正氣的好方法。
80.
求理數難違
守常變能御
運數雖有限定,但君子之求所做之事合理。如與事理相符,運數便不會違背理數。凡事雖然應該防止意外,但君子只堅守常道。常道不失,那麼再多的變化都能應對。
81.
和善為祥瑞
驕惡必凶敗
平和是一種祥瑞之氣,驕傲是一種衰敗之氣,所以觀相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善良是吉星,惡毒是凶星,所以算命的人不用陰陽五行就可以推算出吉凶。
82.
人生不可安閑
日用必須簡省
人生在世不能只知安逸閑淡,有了長遠的事業,才能收住放任的本心;平常花費必須節儉,杜絕奢侈浪費的習性,就能體現勤儉的美德。
83.
遠見卓識
鐵面無私
能成就大事者,完全是憑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膽識;真正有氣節的人,才能夠做到鐵面無私,不畏強權。
84.
責己不責人
信己亦信人
只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是遠離怨恨的處事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
85.
無執滯之心
做本色之人
沒有固執滯礙之心,才是通達事理的人;相矯揉造作之氣,便無法做到樸實無華。
86.
正直之心
留名後世
眼耳鼻口都是沒有思想的器官,它們全由我們的內心來指揮;身體肌膚隨著人死後都會腐朽,但我們卻可以留個好名聲讓後世稱道。
87.
後天需努力
小節要謹慎
天資雖好,但後天不努力學習,其性格情操還是難有改進;在大的德行上細心留意,但忽略了小節方面,其言行終究不能讓人心悅誠服。
88.
忠厚傳世久
恬淡趣味長
人世存在許多狡詐的行為,但忠厚老實的人,總會受人尊重,立於不敗之地;近世的習俗雖然越來越奢侈浮華,但處在清淨平淡中的日子還是值得人回味的。
89.
交正直友
學德高人
能結交光明正大的朋友,這樣的人必定有好的名聲;肯親近德高望重的長者,這樣的家庭必然常做善事。
90.
解人紛爭
勸說因果
替鄉鄰們解決紛爭,使他們如當初一樣友好相處,這也是感化他人的善事;向世人宣說因果報應,使他們知道善惡到頭終有報的道理,這也是一種行善的方法。
91.
發達需努力
福壽多積德
一個人的飛黃騰達,雖然有外在注定的條件,但還是由他個人努力所決定的;一個人的福分壽命,並非一生下來便有定數,而是需要他多做善事積下陰德。
92.
百善孝當先
萬惡淫為首
心中存有仁愛孝敬之心,那麼天下任何不正當的行為,都不會忍心去做,所以說孝是一切行為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心中一旦存有淫惡的念頭,那麼平常不願做的事,也很容易做出來,所以說淫是一切罪惡行徑的開始。
93.
自奉減方好
處事退為高
對待自己,減少幾分安逸的享受,是明智的做法;為人處事,能夠退一步著想,便是高明的行為。
94.
守分安貧
持盈保泰
能持守本分又安貧樂道,這是多麼清閑自在的境界呀,而好生事端的人偏偏自尋煩惱;在事業昌盛時要保持平和安靜的心態,注意忍讓,如果恃強凌弱,就等於自取滅亡。
95.
境遇無常須自立
光陰易逝早成器
人生的環境與遭遇是難以預料的,自己必須擁有一技之長來養活自己;人生的光陰容易流逝,所以要給自己定下成就事業的期限。
96.
川學海而至海
莠似苗而非苗
河川學習大海的兼容並包,最終能匯流入海,所以講求學問的人不應該停滯不前;野䓍不是禾苗卻長得極象禾苗,所以探究事理的人不能不辨真偽,而被表象所惑。
97.
守身必謹嚴
養心須淡泊
保持節操必須謹慎嚴格,凡是能夠損害自己操守的行為,都該戒掉;要淡泊寧靜的境界涵養自己的心胸,凡是那些拖累我們身心的事都不要去做。
98.
有德不在有位
能行不在能言
一個值得稱道的人,在於他有高尚的德行,而不在於有多高的地位;世人所相信的人,主要看的是他行動的好壞,而不是看他是否能說會道。
99.
多記先賢格言
閑看他人行事
多多記取聖賢之士所立的警世格言,胸中才會有正確的主見;旁觀他人做事的得失,便可作為自己做事的借鑒。
100.
精勤躬行
鎮定自若
晉代的名臣陶侃,閑暇之時的運磚修習勤勞,這種精勤的態度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晉代名將謝安,面臨大敵,依然能夠從容不迫地下棋,這種鎮定功夫,就不是我們能學得來的。
101.
有濟人之心
無爭強之意
只怕自己不肯幫助他人,不怕自己沒有能力幫助人;應該使他人不忍心欺負我,而不使他人畏懼而不敢欺負我。
102.
讀書乃享福
教子乃創家
什麼叫做享福的人?能夠讀書並能從讀書中得到 快樂的人就是;什麼叫做善於創立家業的人?能夠善於教導子孫的人便是。
103.
教子勿溺愛
子墮莫輕棄
當子弟的天性還沒有受到污染之時,教導比較容易,應該按照孔子所說的"愛之能勿勞乎"去教導他,不要過分寵愛,以免助長其放縱之心。
當子弟已養成了壞的習氣,教導就很困難了,此時應以孟子"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的方式教導他,而不要輕易拋棄,以免失去改過自新的機會。
104.
專一可立功
偏見易敗事
如果一個人忠厚誠實,但才能一般的話,仍有可能建立功業,因為只要用心專一就可以了;如果一個人忠厚誠實但缺少膽量,必然會產生偏見,將事情辦糟。
105.
不急艱難之境
不存僥倖之心
人即使處在順境之中,也不能夠忘記人生之路上還有許多逆境存在;世上雖然有許多意外驚喜之事,但做事卻不可抱有僥倖的心理。
106.
心靜則明
品超斯遠
內心清淨就自然明澈,如同平靜的水面能倒映事物一樣;品格高超便能遠離物欲,就像浮動飄逸的白雲在天空中任意游走。
107.
貧乃順境
儉即豐年
對於讀書人來說,清貧的生活便是順利的境界;對於種田人來說,節儉的日子就是豐收的年景。
108.
常有正直心
莫有浮華志
為人過於剛正就會顯得不通世故,過於直率就會顯得有些笨拙,但都不失為正直之人;理想太高有時會成為空想,過於華美有時會變得浮躁,故此類人難有高明的才華。
109.
背乎經常皆異端
涉於虛誕乃邪說
人認為佛教和老子的學說為異端,但不知凡是與常理不合者都是異端;人認為楊朱和翟墨的學說是旁門左道,卻不知凡荒唐虛妄的言論都可是邪說。
110.
亡羊尚可補牢
羨魚何如結網
想要有所作為,任何時候都不算晚,就算羊跑掉了,只要及時補牢還不算遲;與其臨淵羨魚,一無所得,不如盡快退而結網。
111.
道本足於身
境難足於心
真理原本就存在於我們的本性之中,如果腳踏實地去追求,就常常感到不足;外在的事物很難滿足我們的欲望,如果能全然放下,也就不會覺得缺乏了。
112.
讀書下苦功
為人留福慶
讀書不下苦工夫,卻想著榮華富貴,天下哪有這樣的道場?對人沒有一點好處,卻妄想得到福分與吉慶,那又從何而來呢?
113.
有錯即改為君子
有非無忌乃小人
剛覺察到自己有不對的地方,便亳不猶地去改正,這就是立志成為一個人君子的做法;明知有人議論自己的缺點,卻仍是一意孤行地為所欲為,這便是自甘墮落的小人。
114.
交友淡如水
壽在靜中存
在平淡中結交的朋友往往能夠使友誼天長地久;在平靜中生活卻能夠使壽命延長。
115.
審處不貽悔
忍讓家和歡
遇到突來的事情,一定要周全詳盡地思考,以免處理不當而後悔;如果家人中有糾紛,一定要以忍讓之心委曲求全,從而不會失去曾經的和睦與快樂。
116.
聰明勿外散
耕讀可兼營
聰明的人不要過於外露,古代就有用絲棉塞耳、帽帶遮眼,以掩飾聰明的舉動;耕田讀書可以兼顧,古人曾有白日農耕,日暮讀書的行為。
117.
天未曾負我
我何以對天
自身沒有受過饑餓寒冷之苦,就是上天沒有虧待我;學問沒有長進,我有何顏面來對天。
118.
勿爭得失
惟求知能
不與他人去爭名利上的得失,只求自己能夠不斷增長智慧與才幹。
119.
為人有主見
做事知權變
為人只知依著規矩機械做事,則不知精神的實質所在,那就和戲臺上受人控制的傀儡一樣;如果做事只知按章程辦事,而不會靈活把握的話,那就與依著葫蘆畫瓢相似了。
120.
文章傳千古
富貴乃煙雲
文章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就如山水的美妙景緻;富貴的實質就如同飄緲的煙雲般虛幻不實。
121.
察倫常留心細微
化鄉風德義為本
郭林宗觀察倫常之理,往往在細微處留意自己的言行;王彥方教化鄉里的風氣,是以道德和正義為根本的。
122.
不妄行欺詐
不獨享安閑
天下沒有真正愚笨的人,哪能任意去做欺侮詐騙他人的事呢?世上的人都在吃苦,怎麼能獨自去享受安逸閑適的生活呢?
123.
忍讓非懦弱
自大終糊塗
甘願受人欺侮的人,一定不是懦弱之輩;自以為聰明者,終究是個糊塗人。
124.
功德文章傳後世
史官記載忠與奸
不能只知夸耀財富與地位,也應該有流傳於後世的功業與文章;不管聲名如何盛大顯赫,個人的品行與為人也無法欺騙史官的眼睛。
125.
閉目養心
闔口防禍
人的精神往往由眼睛傳出,而眼睛則有上下眼皮,閉合之後才可以養精蓄銳;禍從口出,嘴巴則有上下嘴唇,閉起來才可以防止說話招惹的禍端。
126.
富家莫驕子
寒士苦讀書
有錢人家習慣於奢侈浮華,教導子弟比較困難;貧窮人家想要謀得生路,還是要靠走讀書這條路。
127.
要振作有為
不苟且落俗
一個人犯了隨意的毛病,就不能振作起來;一個人要是趨於庸俗,便無藥可救了。
128.
立大志成大功
不糾錯成大禍
一個人要是有他人不能達到的志向,定會建立不同凡響的功業;一個人若有不忍心指出他人錯誤的想法,定會因這不忍心指正而遭受禍患。
129.
事當難處退一步
功到將成莫放鬆
事情遇到了難處,只要能退一步想,便不難處理;事業將到成功時刻,如果一著不慎,便會以失敗告終。
130.
無學為貧
無德為孤
沒有錢財不算貧窮,沒有學問才是真正的貧窮;沒有地位不算卑賤,沒有羞恥之心才是真正的卑賤;活不長久不算短命,一生沒有值得稱道的事才算真正的短命;沒有子女不能說是孤獨,沒有德行才是真正的孤獨。
131.
知過能改
抑惡揚善
知道過錯能加以改正,便可說是聖人的弟子;攻擊惡人太過嚴厲,終會成為君子的過失。
132.
以詩書為命
從孝悌立根
讀書人應把詩書看做立身處世的根本,做人必須以孝順友愛作為基礎。
133.
得意勿忘形
苦心終有報
如果品德和恩澤太淺薄,家中有好事降臨,也未必是真正的幸運。所以春風得意的人,不可自高自大;天道是最公平的,人能盡心盡力做事,苦心就不會白費。所以做善事的人,要充滿自信。
134.
自大無長進
自卑無振興
若將自己估計得太高,便無法取得進步;若將自己估計的太低,便失去了振作的勇氣。
135.
有為之人不輕為
好事之人非曉事
自古以來有作為的人,都不會輕率地行事;鄉里中的好事之徒,定是些不明事理的人。
136.
勿因噎廢食
不諱疾忌醫
偶爾因做好事而受到連累,就再不做好事了,這好比曾經食物鯁喉,從此不再進食一樣;明知有了過錯應當糾正,卻不想承認,就如同生病怕人知道,而不肯醫治相似。
137.
誠信交友
肝膽相照
凡是值得自己信任而入府中相商的人,定是能夠竭盡忠誠的人;凡是能夠作為賓客引為上座的人,定不是品行有缺的人。
138.
種田要盡力
讀書要專心
地要竭盡其用,人要竭盡其力,這是種田人要記住的兩句很重要的話;心決不能外務,氣決不能外散,這是讀書人要切記的兩個要訣。
139.
要造就人才
勿暴殄天物
所謂成就人才,就是將子培養成人;如果浪費財物,自然會使子孫受苦受難。
140.
平情應物
藏器待時
以心平氣和的態度與人交往,以平常心去應對事情;以古人的高尚心志相期許,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時機。
141.
且坐矮板凳
等得好時光
要有耐心坐在小小板凳上,切莫錯過這大好的時光。
142.
不失良心
要走正路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都要有一顆良心。如果喪失了這顆良心,那就離禽獸不遠了;聖賢教導人們,總是勸人走一條光明大道。如果 離開了這條正道,那就如同行走在荊棘之中。
143.
務本業其境常安
當大任其心良苦
世人說起快樂的事,便說讀書有樂趣,種田有樂趣。可見專心從事本行業的人,常常懷著快樂的心境;古代的人談起憂愁的事,總是說起為天下百姓擔憂,為朝廷政事擔憂,由此可知身負重任的人,總是用心良苦。
144.
求死難救
求福在已
上天雖希望萬物充滿生機,卻也無法救那一心想死的人能夠創造幸福,就可以避免災禍,好像得到上天赦免一樣。
145.
薄人者被人薄
恃勢者被勢欺
對親族之人冷淡者,必定沒有好後代;不尊敬師長的人,必定沒有好弟子。這樣的情形見得多了;依靠氣力的人,必會遇上真正的對手;依靠權勢作惡的人,必會遇到勢力更大的對頭。這都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
146.
為學要靜敬
教人去驕惰
做學問不外乎在"靜"和"敬"兩個字上下工夫;教導他人應先去"驕"和 "惰"兩個毛病。
147.
面對知己無愧
讀書要能致用
人生能夠得到一位知己,一定要對得住知己而不慚愧;土人既然多讀詩書,就一定要做到讀書以致用。
148.
直道教人
誠心待人
以正直的道理去教導人,即使他人不聽從,而自我反省時也會問心無愧的。因此不應該改變心志去求得他人理解;以誠懇的心意去對待人,即使他人不肯接受,但時間久了自會明白。沒有必要去急著向人表白自己。
149.
粗糲能甘
紛華不染
能甘願於粗衣劣食,必定是有作為的人;能不受聲色榮華引誘的人,才能稱之為傑出的人。
150.
不可性情執拗
盡可機趣流通
性情固執偏激的人,是無法與之謀事的;天性充滿情趣又活潑的人,才可以與他談文論藝。
151.
世事習專攻
智囊求古人
沒必要對世上的每件事都知道得很清楚,關鍵是要對古人的心意心領神會。
152.
無愧於心
收效桑榆
每天早晚的所作所為,一定要無愧於心;光陰已經消失,但晚景仍要希望能有所成就。
153.
創業維艱
毋負先人
祖先創立家業,不知經歷多少風雨,受過多少苦難,才能做到衣食無憂,從而把家業傳授給後世;若為子孫做長遠打算,除了讀書、耕田以外,恐怕再沒有別的出路了,於是總希望保持勤儉,不要辜負了先人的辛苦。
154.
於世有濟
此生不虛
成為鄉里不可缺少的人,就是對於世人有所幫助;死後有可以流傳的事業,一生才算沒有虛度。
155.
齊家先修身
讀書在明理
治理家庭首先要修身養性,言行定要處處謹慎;讀書在於明達事理,認識和見解不能不高深一些。
156.
積善有餘慶
多藏必厚亡
桃的果肉露在外面,毫不吝嗇地給人食用,人們食取之後將果核種入土中,使其還能發芽生長。由此可見,多做善事的人,必定有遺澤留給後世。栗的果肉藏在殼內,好像盡力保護,人只有剖開才能食用,而後丟棄果殼,使其無法生根發芽。由此可見,吝於付出的人,往往容易自取滅亡。
157.
修身求備
讀書求深
追求完美之心,可以用在自我修養,卻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易滿足的心理,可以用在適應環境上,卻不可用在讀書求知上。
158.
有守足重
立言可傳
能操守道義即使難推廣,只要志節不屈,就和有貢獻、有作為一樣重要;著書立說宣揚道理,雖未以行動來證明,但是對他人有益,所以和立事、建功德同等重要。
159.
求教向善
進德可期
遇到年長有德之人,便熱心地講求教導,那麼向善之心必定十分誠懇;聽到切真實在的話,便覺得津津有味,那麼德業的長進就有望了。
160.
有真涵養
寫大文章
要有真實的性情,先要有真正的修養;有高明的見識,必定能寫出不朽的文章。
161.
為善在讓
立身在敬
做善事的方法是無窮無盡的,只要能做到一個"讓"字,人人都可行善;立身處事的方法也很多,只要做到一個"敬"字,事事便能規範起來。
162.
自知才能知人
論人須先論己
自己所做的是對是錯,都還不知道,又怎能知道他人的對錯呢?古人過去的得失暫且不要評論,重要的是先要明白自己的得失。
163.
懷仁厚之心
戒虛浮之氣
治理的方法應該按照儒家的思想去做,是因為儒家的治國之道出於仁愛寬厚之心;現代的人之所以不如古人,主要就是所做之事虛浮不實在的緣故。
164.
莫之大禍
起於不忍
不管多大的災禍,都是由於一時不能忍耐導致的,所以凡事不可不謹慎。
165.
體察他人情
勤做有益事
家中老小都依靠我生活,我是否曾體會到他們的心情與需要呢?讀書人的衣食全憑著他人的生產來維持,是否也讓他人得到些益處呢?
166.
讀書積德
事長親賢
致富後不願讀書,地位高了不願積德,錯過了可為的機會實在可惜;年輕時不尊敬長輩,愚昧又不肯接近賢能的人,沒有比這更不吉祥的事了。
167.
五倫為教有大經
四子成書有正學
自從虞舜以五倫立教以後,天下才有了不可變易的人倫大道;自朱熹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後,天下才有了奉為準則的中正之學。
168.
意趣清高
志量遠大
心境志趣清雅高尚,金錢祿位便不能變易其意志;志向廣闊高遠,即使榮華富貴也不能放縱迷亂本心。
169.
勢家女難侍
富家兒難處
最不幸的事是給有財有勢人家的女兒做公婆;最難辦何的事是給富家子弟做老師或朋友。
170.
花錢有度
用藥有方
錢財能夠給人福分,但也能帶來禍害,有錢的人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藥能夠救活人,但也能夠毒死人,用藥的人不能不小心謹慎。
171.
工課無荒
官箴不玷
耕種和讀書固然是好的謀生之道,但只有兩者並重不致荒怠,才能成就事業;做官雖能富貴顯達,但如果為官受到玷污,那就不是什麼榮耀的事了。
172.
儒者多文為富
君子疾名不稱
讀書人的財富便是文章多,但這些文章並不是指應時之作;正直的君子擔心名聲不好,不能為人稱道,這個名聲指的不是科舉之名。
173.
博學篤志
神閑氣靜
學識廣博,志向堅定,切實地請教,認真地思考,這是研究學問的重要工夫;心神安祥,氣質沉穩,深刻的智慧,沉毅的勇氣,這是做大事必備的主要能力。
174.
規我之過為益友
徇己之私為小人
哪一種朋友才算益友呢?那些願意規勸改正我們過錯的人就是益友;哪一種朋友算是小人呢?那些一味偏袒我們過錯、從自己私利出發的人便是小人。
175.
待子孫不可寬
行嫁禮不必厚
對待他人應該寬厚,但是對待子孫千萬不能寬容;禮節要周到厚重,但辦婚事不必大肆鋪張。
176.
事觀已然知未然
人盡當然聽自然
事情只要看它已經如何,便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一個人如能盡其本分,然後便可順其自然的發展。
177.
觀規模之大小
察德澤之淺深
看規模法式的大小,便可以知道這項事業是宏大還是淺陋;觀察品德與恩澤的深淺,便可以知道家運是長久還是短暫。
178.
君子尚義
小人趨利
在行義之中也會得到利,這個利是重義的君子始料不及的;在謀利中也會有不利的事情發生,這是一心求利的小人不願看到的。
179.
小心謹慎暢無咎
高位難保亢有悔
小心謹慎的人,處理事情必定會有善始善終,保持通達的事理就不會犯下過錯;身居高位的人,很難在自己的位置上維持長久,因為達到頂點後的結果便是走下坡路。
180.
勿以耕讀謀富貴
莫以衣食逞豪奢
耕田是為了糊口活命,讀書是為了明白道理,這是耕田和讀書為本意,然而後人卻當做謀求富貴的手段;穿衣是為了遮體,吃飯是為了充饑,是原本是衣食的實用價值,但現在的人卻用以顯示自己的奢侈與豪華。
181.
一官到手怎施行
萬貫纏腰怎布置
人都希望自己顯貴,請問一旦高官到手,你又將怎樣施行仁政呢?人都希望自己富有,請問要是你腰纏萬貫了,又將如何使用這些錢財呢?
182.
程子教人以靜
朱人教人以敬
程子教人要保持安靜,朱人教人要尊敬他人。靜就是心不能起妄念,敬就是時常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心不起妄念,便可延年益壽;時常保持清醒,便可日有長進,求取學問的道理和養生的方法就在這裡。靜與敬對人的好處如此之大,求學的人能不在這兩點上下工夫嗎?
183.
兵應者勝
兵貪者敗
敵人攻打本國,不得已而針鋒相對,這叫做"反應",不得已而應戰的必然能夠取勝;貪圖其他國家的土地,都是些貪兵,為掠奪他國的土地而發動戰爭必然失敗,這是魏相談論兵法時所說的話。這不僅適用於用兵之道,就連我們個人的成敗得失也應遵從這個道理。
184.
耐貧賤易
耐富貴難
蘇東坡在<<志林>>一書中說道:"人生承受貧賤是容易的,但承受住富貴卻是比較困難的;生活在勤勞中容易,但生活在閑散中卻難以度日;忍受疼痛容易,但忍受奇痒卻難。如果這些富貴、閑散、奇痒等都能夠承受得了,那這樣的人必定是有高尚修養之人。"我認為這麼精辟直爽的言論,足以讓人有深刻的體悟,這也正好是我們朋友聚會可以談論的話題,從而增添談話的諸多情趣。
185.
天地且厚人
人不當自薄
天上有風雨,人就建造房屋來躲避它;地上有山川河流,人就製造車船來交通。原因是人們能夠彌補天地的缺憾,豈能沒有任何作為呢?世間有理性規範著我們人類,上天以仁、義、禮、智、信來稟賦我們人性;大地以黍、稷、菽、麥、稻、粱作為其滋養;天地對我們如此之厚,我們人類自己就更不該妄自菲薄了。
186.
知萬物有道
悟求己之理
人生下來便是正直的,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走正道;貧窮本也是讀書人應有的正常之事,所以不安於貧窮的讀書人便是違背了常理。吃飯需要用筷子,而筷子也只能隨主人的操縱來選擇食物,由此可以看出用人的方法;寫字要用筆,而筆不能使字美好,由此可以明白凡事需要靠自己的道理。
187.
遺德莫遺田
勤奮定有濟
富有的人家把積聚的田產留給子孫,可是子孫未必就能夠保住,倒不如多做善事讓上天來眷顧我們的陰德,從而可使子孫福分更長久一些。貧窮的人千方百計籌措衣食,但衣食未必就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倒不如努力干自己的分內之事,因為謀生的根本在於勤奮,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188.
善良淳謹人人喜
浮躁凶惡人人厭
別人說我們善良就高興,說我們凶惡就憤怒,可見凶惡不是好的名聲,所以我們應當立志做個善良的人。看到別人淳厚謹慎就心生喜愛,心浮氣躁就產生厭惡之感,可見浮躁不是優秀之人的品行,那為什麼不反省自己,變得淳厚謹慎呢?
189.
已成之禍難以救
難宥之罪不能保
像漢高祖如此英明的皇帝,明知呂后將來會殺掉他心愛的戚夫人,卻也不能夠事先挽救阻止,那是因為禍事已經釀成的緣故;就連陶朱公這樣足智多謀的人, 在明知他的長子會在日後殺害其次子,卻也不能夠及時挽救,那是因為次子所造成的罪孽是無法原諒的。
190.
友以成德
學以愈愚
朋友可以促進我們德業的進步,人如果沒有朋友,那麼學問見識就會淺薄,而不會有遠見卓識;學習是為了消除愚昧,人如果不學習,就會昏庸無知,那麼愚昧的思想就難以醫治。
191.
要做好人
不管閑事
人活在世上也不過百而已,所以我們做人應該心存善念,才能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謀生各有各自所從事的行業,哪裡有時間去管他人的閑事、說他人的閑話,而為此去荒廢正當的營生。
192.
居易俟命
木訥近仁
君子平日愛在靜處居住,以等待時機,一旦國家有難便可力挽狂瀾,講究命運的人從來不吝嗇將自己的命運投注在應當從事的事業之中;不善言辭就容易接近仁德,花言巧語是缺乏仁慈的表現,尋求仁德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什麼是求仁德的真正方法。
193
立大功者勿小利
謀公事者去私心
只顧眼前蠅頭小利的人,是不能成就大的功績的;存有自私心理的人,是不能謀劃眾事務的。
194.
利己即害己
下人能上人
原本想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往往卻是害了自己;如果能甘於人下,終究能高居人上。
195.
不能縮頭休縮頭
得放手時須放手
不該逃避情理的事,就要勇敢地去面對;可以放手不干的事,就要果斷地拋棄。
196.
勤苦之人絕無癆疾
顯達之士多出寒門
常見勤勞刻苦的人不會得疾病,而博學顯達之人多出自貧苦的人家,這也可以被認為是盈則虧、消則長的自然道理吧。
197.
憂先事無憂
事至憂無救
如果事前考慮,事到臨頭就會有應對的策略。如果事情已經來臨再去憂慮,就會於事無補了。這是唐史上李絳所說的話。它對我們的警示很多,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這方面的錯誤。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