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晚上祈禱觀音文

晚上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

聞性空時妙無比。思修頓入三摩地。無緣慈力赴群機。明月影臨千江水。弟子(念自己名) 。稽首歸命。大慈悲父。觀世音菩薩。仰願他心道眼。無礙見聞。動大哀憐。冥熏加被。一者、願早斷漏結。速證無生。三業圓明。六根清淨。二者、願一聞千悟。獲大總持。具足辯才。四無礙解。凡是聖教。熏習其心。一歷耳根。永無忘失。功德智慧。莊嚴其身。根根塵塵。周遍法界。三者、願上求佛界。下度眾生。梵行早圓。三輪空寂。直至成佛。於其中間。捨身受身。常為男子。隨佛出家。發菩提心。自利利他。行願無盡。然後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生彼國已。滿諸大願。足菩薩行。與諸眾生。皆成佛道。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皆共成佛道。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朝晚禮觀世音菩薩文>



<朝晚禮觀世音菩薩文>
大慧杲禪師

早上禮觀音文

清淨三業。五體投地。一心皈依。十方慈父。南無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我聞菩薩。從聞思修。入三靡地。得二隨順(生死、涅槃)。四不思議(身、語、意(捨貪行施)、意(隨求即得) )。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七難二求。三十二應。無量功德。興大威力。發大誓願。同流九界。六道四生。生死趣中。興百千億。無量恆河沙劫數。善行方便。救度拔濟。一切眾生。無有休息。我今哀求。必賜加被。伏念 (念自己名)。夙生慶幸。得遇佛乘。身雖出家(五戒淨人) 。心不染道。愚癡邪見。諸根昏塞。內外經書。雖於學習。章句妙理。無所通曉。又恐福力淺薄。壽命不長。縱入空門(縱學修佛法) 。虛生浪死。我今洗心泣血。稽顙投誠。終日竟夜。存想聖容。受持聖號。禮拜聖像。惟願菩薩。天耳聞聲。悲心救苦。憐愍加被。放大神光。照我身心。傾大甘露。灌我頂門。蕩滌累世怨愆。洗潔千生罪垢。身心清淨。魔障消除。晝夜之間。坐臥之中。觀見菩薩。放大神光。開我慧性。使(念自己名) 即時神通朗發。智慧聰明。一切經書。自然記憶。一切義理。自然通曉。得大辯才。得大智慧。得大壽命。得大安樂。參禪學道。無諸魔障。悟無生忍。世世生生。行菩薩道。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新春供佛齋天法會

佛教觀音院於新春舉行供佛齋天祈福吉祥法會及恭誦《金光明經》,一連兩天法會得以圓滿,感謝所有辛勤付出的護法義工及出席的居士大德。亦以此功德回向一切災難消除、人民安居樂業。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僧伽

僧伽

泰.隆波連   2003年在巴蓬寺念誦波羅提木叉之後的開示

 
說到"僧伽",值得一提的是僧伽跟特定的個別比丘無關。如果說的是世俗意義的僧伽,即住持僧,佛陀並沒有指特定的某個比丘。住持僧的意思是四個或以上的比丘,人數足以執行僧伽職責的比丘團體,這是佛陀對"僧伽"的其中一個定義。

  然而,當佛陀稱覺悟的聖僧(ariya-sangha)時,"僧伽"這個詞與他們覺悟的佛法有關。這裡佛陀的確是指某些人:那些已經解脫於世間法,或者已經步上正道,不再墮入邪道者,換句話說,是走在中道上的人。走中道就不再追隨世間法,世間法是凡俗之道。一日我們的行為沒有圓滿,就一日有邪見的成分,因此要改變行為,應該注意往自身看,衡量自己的感受;注意別人會把我們乖離見法正道。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法華經持驗記---釋道融

晉彭城郡釋道融。從什公(鳩摩羅什)入逍遙園。參詳新譯法華。隨開講席。什自聽之。嘆為殊倫。與釋曇影俱有法華文疏。並行於世。影師善講正法華。及光讚般若。每一闡揚。聽眾千數。亦助什譯經。甚為推重。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法華經持驗記---釋法崇

晉剡東釋法崇。姓竺氏。少入道。以戒節見。稱篤志經論。尤長法華。嘗遊湘州麓山。山精化為天人。詣師請戒。因捨所住山為寺。師居少時。化洽湘士。後還葛峴山。茅菴澗飲。禪慧為樂。著有法華義疏四卷。

寶蓮寺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

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此章只選擇性的介紹、論說《大學》、《中庸》、《論語》、《詩經》、《周易》。
語言、文字只是表達思想、道理的工具。其意義解說,隨各人根機,而有深淺不同。因此,古往今來,解說四書五經的大德,立論萬千。但 讓我吃驚的是坊間通行論語解說,百分之七十是垃圾,百分之二十五是依文解義,毫無實義。雖是古大德,如朱熹,之解說,也很少有深度,還有些不正確的解說。 同時,也有一些論語文句,至今(公認的)無人知道孔夫子的真正定義與解說,如何謂仁,何謂道,何謂吾道一以貫之,何謂色斯举矣?
孔夫子說論語,教人做事的道理(人道)。從論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孔子不但精通人道,也是一個修行得道的聖人。深悟”吾道一以貫之”的真義以及中庸之道。
因此信堅認為要真正了解《大學》、《中庸》、《論語》、《詩經》、《周易》,必須精通儒、釋、道 (如憨山大師)。由釋道對諸法實相有整體的宏觀,才能了知道家的天道,及儒家的人道,及如何使人、天、佛成為一體。因此信堅認為現存論語解說有曾重新加入 更深、更廣、更正確的認知的必要。

(轉自信堅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