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捐助貴州省道真縣山區小朋友衣物功德芳名

時值寒冬,而貴州省很多偏僻山區的孩子們,都仍只穿著破爛、單薄的衣服。因此,「香港佛教觀音院」發起捐助這些小朋友綿衣、綿衭及保暖鞋,共計117名特困生。功德芳名如下:

釋慈雲   釋悲徹   吳覃常瑩 嚴志恆 嚴淳炘 陳森合家 蔡肇淇合家 雷偉文 
謝煥新合家 葉滿林 葉惠儀 葉永祥合家 葉永棠合家  葉桃林合家 崔妙玲 潘慕貞
 林李秀娟合家 羅進財 康靜合家 劉僑燦合家 趙劉柳菁 朱善和 蘭麗華
梁煒言合家 麥善正 歐善理 胡善天 呂啟明合家 梁桂華合家 梁妙怡 林倩彤
林容發合家 林銘康合家 方敏如合家 劉鳳琳合家 林善進 林穎岐 林慧靈  江定燕
林玉龍合家 關善峰合家 何善景合家 黃麗娥 黃嶲洛 羅善清合家 植晟軒 植晟晉
鍾應權 梁玉蘭  廖衍豐 廖衍恒 蔡善思  楊嘉晴 楊嘉好 張雪英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香港佛教觀音院2015(乙未)年全年共修日程

【每月第四個星期日母難日舉行消災祈福及超薦報恩法會 頂禮《慈悲三昧水懺》上午9:00~下午5:00
人生很難得。得遇佛法更難。今生大家有緣相聚在佛陀園地。要相知相惜。共修佛法。同登覺岸
125日。426日。531日。628日。726日。
927日。1025日。1122日。1227

【歲晚感恩圓滿禮供三寶諸天及祈安法華萬緣法會】三永日

201511日(星期四)上午9:00禮供三寶諸天。下午2:30恭誦《大乘妙法蓮華經》

12日、3日上午9:00~下午5:00恭誦《大乘妙法蓮華經》

【乙未()年迎新吉祥早課】
正月初一日(19/2)零晨12:00~2:00彌勒吉祥普佛

上午10:00~12:00恭誦《佛說彌勒下生經》及上佛供

【新春祈福消災禮供三寶諸天吉祥萬緣勝會】
正月十五日(5/3星期四)上午9:00~12:00禮供三寶諸天
下午2:00~4:00恭誦《藥師如來拔除業障經》及晚課

正月十六日(6/3星期五)上午9:00~下午5:30恭誦《金光明最勝王經》

暫定--正月廿五日(15/3星期日)中山觀音院禮供三寶諸天

【清明思親金剛七萬緣法會】七夜晚
農曆二月十三至十九日(1/4~7/4星期三至星期二)晚上7:00~10:00
(每晚三部、星期日全日9:00-5:00六部,共二十一部)
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農曆二月十九日下午5:00施放《瑜伽燄口平等甘露法食》一堂


【恭祝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誕辰2559年紀念浴佛法會】
農曆四月初八日(25/5星期一)上午9:00恭誦《浴佛功德經》及浴佛

下午2:00頂禮《法華三昧懺》

【恭祝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三永日
農曆六月十七日至十九日(1/8~3/8星期六至星期一)上午9:00~下午5:00
恭誦《大悲心陀羅尼經》三永日

【啟建乙未盂蘭祈安超薦萬緣勝會】七夜晚
農曆七月初九至十五日(22/8~28/8星期六至星期五)晚上7:00~10:00
(每晚一部、星期日全日9:00-5:00二部,共七部)
恭誦《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下午五時三十分施放《瑜伽燄口平等甘露法食》一堂

【恭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31/10星期六)上午9:00~下午5:00

頂禮《法華普門懺》及晚課一永日
香港筲箕灣道369~373號愛秩序樓1字樓A
電話:852-2886 8542 / 9230 0909
電郵:hkbag2004@msn.com    電子網頁:http://sikchiwan.blogspot.hk  
佛陀教你如何治國---<<佛說孛經鈔>>

<<佛說孛經鈔>>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佛說孛經鈔

聞 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太子名衹。有田園八十頃。去城不遠。其地平正。多眾果樹。處處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淨。無有蚑、蜂、蚊、虻、蠅、蚤。居士須達。身 奉佛事。受持五戒: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見諦溝港。常好布施。賑救貧窮。人呼為給孤獨氏。須達欲為佛起精舍。周徧行地。唯祇園好。因從請買。 太子衹言:能以黃金布地。令間無空者。便持相與。須達曰:諾。聽隨價數。祇曰:我戲言耳。訟之紛紛。國老諫曰:已許價決。不宜復悔。遂聽與之。須達默念: 何藏金足?祇謂其悔。嫌貴自止。曰:不貴也。自念當出何藏金耳!即時使人、象、負金出。隨集布地。須臾滿四十頃。祇、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輕寶乃 爾。衹曰:教齊斯止。勿復出金。園地屬卿。我自欲以樹木獻佛。因相可適。便立精舍。已。各上佛。佛與千二百五十沙門。俱止其中。是故名祇樹給孤獨園也。其 王名卑先匿。舉宮中及人民。皆共事佛。奉諸沙門衣食、床臥。疾藥所宜。世無佛時。諸異皆興。譬如昏夜。炬燭為明。天下有佛。眾邪皆歇。喻若日出。火無復 光。國中本共事五百異道人。異道眾邪。是時皆廢。諸異道人。乃共嫉妒。謀欲毁佛。以望敬事。其女弟子。名孫陀利。曰:師莫愁也!我能令人。不復敬佛。事師 如故。便從今始。欲日日粧梳衣服。往詣佛。諸沙門所。至一月後。可默殺我。埋衹樹間。佯行求索。眾人當言:數見此女。往來精舍。即詣王告。乞吏搜索。啼哭 出尸。道其婬亂。無戒行意。國人聞是。必當捨佛。來事諸師。諸師曰善。女如其言。往來一月。師使四人。共殺埋之。分布求已、詣闕告言:生亡一女。眾人悉 見。日日往來諸沙門所。乞吏搜求!王即勅外部吏與行。諸師乃佯徘徊再三過。出尸轝載。徧行啼哭。曰:沙門之法。戒當清淨。反婬人婦。恐事發覺。殺而藏之。 有何道哉?國人聞此。多有信者。惟得道之人。知詐偽耳!佛於是乃勅諸沙門。且勿入城。七日之後。事情當露。至八日旦。佛使阿難。至巷說曰:妄語讒人。天令 口臭。詐誣清白。死入地獄。癡虐自怨。長夜受苦。國人聞是語。皆相謂曰:沙門必清淨。故佛說此語耳。王使人微密伺之。見異道家竊相勞賀。共賜四人。異道人 法。知經多者得分多。一人頑闇。得分獨少。怒曰:當反汝事。自共殺人而詐誣佛。反與我少。伺人得之。牽將上聞。到以實對。即收謀者。王與群臣。俱出諸佛。 給孤獨氏。諸清信士。及國人民無數。皆行詣佛。到已。作禮畢。各一面坐。王叉手白佛言:間聞此謗。莫不惘然。惟佛至真。清淨無量。不識其故。何緣有此?佛 告王曰:誹謗之生。皆由貪嫉。而此久有。非適今也。王曰:願欲聞之!佛言:宿命無數世時。我為菩薩道。常行慈心。欲度脫萬姓。時。有蒲鄰柰國。廣博嚴好。 人民熾盛。中有梵志。姓瞿曇氏。才明高遠。國中第一。有三子。其小子者。端正無比。父甚奇之。為設大會。請諸道人。中外親戚。抱兒示之。眾相師曰:是兒好 道。有聖人相。必為國師。因名為孛。孛幼好學。才藝過人。悉通眾經。及天下道術九十六種。死生所趣。山崩地動。災異禍福。醫方鎮厭。無所不知。能卻婬心。 消伏蠱道。武略備有。而性慈仁。瞿曇沒後。二兄嫉之。數求分異。曰:孛幼好學。事師消費。與分當少。母憐念之。數曉二子。二子不止。孛見兄意盛。自念人 生。皆為貪苦。我若不去者。兄終不息。因自報母。求行學道。母便聽之。孛即去。近明師。作沙門。於山中自得四意止:一、慈眾生。如母愛子。二、悲世間。欲 令解脫。三、解道意。心常歡喜。四、為能護。一切不犯。復得四意。諸佛所譽。一、制貪婬。二、除恚怒。三、去痴念。四、得樂不喜。逢苦不憂。又絕五欲:目 不貪色。耳不貪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細滑。能以智慧方便之道。順化天下:使行十善。孝父母。敬事師長。諸疑惑者。令信道德。知死有生。作善獲 福。為惡受殃。行道得道。見憂厄者。為解免之。疾病者。為施醫藥。服孛教者。死皆生天。其者郡國。水旱災異。孛至即平。毒害悉除。時有大國。安樂饒人。王 名藍達。所任四臣。專行邪諂。婬、盜、奸、欺。侵奪無厭。民被其毒。王不覺知。孛愍傷之。住到城外。從道人沙陀。寄止七日。乃入城欲乞食。王於觀上。見孛 年少。儀容端正。行步有異。心甚愛敬。即出問訊。王曰:願道人留住。我有精舍。近在城外。可以中止。當給所須。孛曰:諾。王喜曰:意欲相屈。明日已去。日 日於宮食。孛曰:善。王還向夫人說:孛非恆人。汝明日當見之。夫人心喜。牀下有犬。犬名賓祗。聞之亦喜。明旦。孛來入宮。王與夫人。迎為作禮。與施金床。 氍毹(翕毛)(登毛)。孛欲就坐。犬前舐足。王自起行澡水。敬意奉食。已而俱出到外精舍。孛為王說治國正法。王大歡喜。因請孛留。令與四臣共治國事。四臣 愚怯。不習戰陣。自知貪濁。常恐王聞。一臣曰:人死神滅。不復更生。一臣曰:貧富苦樂。皆天所為。一臣曰:作善無福。為惡無殃。一臣自恃。知占星宿。然皆 侫諂。不為忠正。孛性聰明。高才勇健。仁義恭敬。信順寡言。言常含笑。不傷人意。清淨無欲。節色、少事、其政不煩。預知災異。能役使鬼神。卻起死人。愛民 如子。教之以道。不得酗(酉永)。遊獵畋漁。彈射鳥獸。殺、盜、婬、欺。讒、罵、侫、嫉。諍、怒、妖、疑。皆化使善。其為政後。國界安寧。風雨時節。五穀 豐熟。眾官承法。不復擾民。孛體無為。獨貴奉佛。沙門四道。朝暮誦習。及其姊子。亦賢有志。常師仰孛。國好學者。多依附之。王無復憂。一以委孛。四臣畏 忌。不得縱橫。興嫉妒意。謀欲治孛。共合財寶。人一億數。伺王出時。以上夫人而自陳曰:臣等至意,奉家所有。及身妻子。當為奴婢。欲白一事。願蒙聽省!夫 人貪得。受其好寶。答謝四臣曰:便可說之。四臣對曰:王所幸孛。被服麤陋。似乞人耳!見任過重。不念國恩。日道夫人惡。教王遠房室。竊念夫人。宜及少壯。 當有立子。今若失時。當絕國嗣。願熟思惟。不除孛者。當後有悔。夫人恚曰:王信此人。不知其惡。各且還歸。今自憂之。比令明日。使不見孛也。夫人遣四臣 出。即以梔子黃面。亂頭卻臥。須臾王還。內妓白王:夫人不樂。王素重之。入問再三。夫人不應。王即怒曰:何人有罪。應誅戮者。汝欲使我罪誰耶。夫人垂泣 曰:王會不用我言耳。王曰:便說。不違汝也。失人即曰:王旦適出。孛來謂我。今王老耄。不能聽政。國中吏民。皆伏從我。可以圖之。共此樂也。今反為此乞人 所謀。我故愁耳!王聞是語。譬若人噎。既不能咽。亦不得吐。不用恐悔。用之恐亂。念孛助我。已十二年。常以忠正。憂國除患。遠近賴之。此國之寶。不可治 也。王曰:今治孛者。後必大亂。為萬民故。且共忍之。夫人自擲床下。舉聲哭曰:不治孛者。我當自剌。自投樓下。不能見王。王復曉曰:汝亦知法。此非小事。 起共議之。夫人還坐。王曰:道人不可刀杖加之。當以漸遣。稍減其養。明日來者。勿復作禮。擎捲而已。與施木床。於殿下坐。炊惡廝米。盛以瓦器。如是慚愧。 極自當去。王說此時。賓祇不悅。夫人明旦。即以王教具勅內廚。孛來入宮。賓祇於床下(口崖)喍之。孛見狗吠。夫人擎捲。及所施設。即知有謀。自念。我欲無 害於人。人反害我。如是。當避入深山耳!小怨成大。不可輕也。彼以陰謀。我宜慎之。凡人羸行正為強。今我自有食缽、水、瓶、革屣、繖蓋、漉水之囊。斯足用 矣。孛食已。攝物欲去。王驚起曰:是何疾也!顧謂夫人。乃使我失聖人之意。即前牽孛。問欲何之?孛答曰:為王治國十二年矣。未曾見賓祇(口崖)喍如今也。 是必有謀。故欲去耳!王曰:實有。今見孛意。覺微甚明。願自勑勵。當誅惡人。不須去也。孛曰:王前意厚。而今已薄。及我無過。宜以時去。夫盛有衰。合會有 離。善惡無常。禍福自追。結友不固。不可與親。親而不節。久必泄瀆。如取泉水。掘深則濁。近賢成智。習愚益惑。數見生慢。疏則成怨。善交接者。往來以時。 親而有敬。久而益厚。不善友者。假求不副。巧言利辭。苟合無信。接我以禮。當以敬報。待我以慢。當即遠避。有相親愛。迴相憎者。愛時可附。憎不可近。敬以 親善。戒以遠惡。善惡無別。非安之道。人無過失。不可妄侵。惡人事己。不可納前。人欲疏己。不可強親。恩愛已離。不可追思。鳥宿枝折。知更求棲。去就有 宜。何必守常。朽枝不可攀。亂意不可犯。人欲相惡。相見不歡。唱而不和。可知為薄。人欲相善。緩急相赴。言以忠告。可知為厚。善者不親。惡者不疏。先敬後 慢。賢愚不別。不去何待?夫人初拜。今但擎捲。若我不去。將見罵逐。初施金座。今設木床。初盛寶器。今用瓦甌。初飯粳粮。今惡廝米。我不去者。且飯委地。 知識相遇。主人視之。一宿如金。再宿如銀。三宿如銅。證現如此。不去何待。王曰:國豐民寧。孛之力也。今棄去者。後將荒壞。孛曰:天下有四自壞。樹繁花 果。還折其枝。虺蛇含毒。反賊其軀。輔相不賢。害及國家。人為不善。死入地獄。是為四自壞。經曰:惡從心生。反以自賊。如鐵生垢。銷毀其形。王曰:國無良 輔。實須恃孛。若欲相委。是必危殆。孛曰:凡人有四自危。保任他家。為人證佐。媒嫁人妻。聽用邪言。是為四自危。經曰:愚人作行。為身招患。快心放意。後 致重殃。王曰:我師友孛。常在不輕。當原不及。莫相捐去。孛曰: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華。有友如稱。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謂如華?好時插頭。萎時 捐之。見富貴附。貧賤則棄。是華友也。何謂如稱?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是稱友也。何謂如山?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 人。富樂同歡。是山友也。何謂如地?百糓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護。恩厚不薄。是地友也。王曰:今我自知。志思淺薄。聽用邪言。使孛去也。孛曰:明者。有 四不用:邪偽之友。佞謟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是謂四不用。經曰:邪友壞人。佞臣亂朝。嬖婦破家。惡子危親。王曰:相與愛厚。宜念舊好。不可孤棄也。 孛曰:有十事知愛厚:遠別不忘。相見喜歡。美味相呼。過言忍之。聞善加歡。見惡忠諫。難為能為。不相傳私。急事為解。貧賤不棄。是為十愛厚。經云:化惡從 善。切磋以法。忠正誨勵。義合友道。王曰:四臣之惡。乃使孛恚。不復喜我。孛曰:有八事知不相喜:相見色變。眄睞邪視。與語不應。說是言非。聞衰快之。聞 盛不喜。毁人之善。成人之惡。是為八事。經云:卒鬪殺人。尚有可原。懷毒陰謀。是意難親。王曰:是我頑弊。不別明闇。惡人所誤。遂失聖意。孛曰:有十事知 人為明:別賢愚。識貴賤。知貧富。適難易。明廢立。審所在。入國知俗。窮知所歸。博聞多識。達於宿命。是為十事。經曰:緩急別友。戰鬥見勇。論議知明。穀 貴識仁。王曰:自我得孛。中外恬安。今日相捨。永無所恃。孛曰:有八事可以恬安:得父財。有善業。所學成。友賢善。婦貞良。子孝慈。奴婢順。能遠惡。是為 八事。經曰:生而有財。得友賢快。諸惡無犯。有福祐快。王曰:聖人之言。誠無不快。孛曰:有八事快:與賢從事。得諮聖人。性體仁和。事業日新。忿能自禁。 慮能防患。道法相親。友不相欺。是為八事。經曰:有佛興快。演經道快。眾聚和快。和則常安。王曰:孛常易諫。今何難留?孛曰:有十不諫。慳貪。好色。朦 籠。急暴。抵突。疲極。憍恣。喜鬪。專愚。小人。是為十。經曰:法語專愚。如與聾談。難化之人。不可諫曉。王曰:如我憍恣。不能遠色。孛得無為。不復與我 語乎?孛曰:人不與語有十事:傲慢。懵飩。憂怖。喜豫。羞慚。吃肕。仇恨。凍餓。事務。禪思。是為十事。經曰: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明哲 所不顧。王曰:惡婦美恣。巧於辭令。如有外妷。卒何用知?孛曰:有十事可卒知:頭亂髻傾。色變流汗。高聲言笑。視瞻不端。受彼寶飾。窺看垣牆。坐不安所。 數至鄰里。好出野遊。喜通婬女。是為十事。經曰:婦女難信。利口惑人。是以高士。遠而不親。王曰:人情所近。親信婦人。不知其惡。孛曰:人有十事不可親 信:主君所厚。婦人所親。怙身強健。恃有財產。大水漬處。故屋危牆。蛟龍所居。辜較縣官。宿惡之人。毒害之蟲。是為十。經曰:謂酒不醉。謂醉不亂。君厚。 婦愛。皆難保信。王曰:如孛所語。愛習生惡。是可嫉也。孛曰:可嫉有五:麤口傷人。讒賊喜鬪。譙譊不媚。嫉妒咒詛。兩舌面欺。是為五。經曰:施勞於人。而 欲蒙佑。殃及其軀。自遘廣怨。王曰:何所施行。人所愛敬?孛曰:愛敬有五:柔和能忍。謹而有信。敏而少口。言行相副。交久益厚。是為五。經曰:知愛身者。 慎護所守。志尚高遠。學正不昧。王曰:何者為人所慢?孛曰:見慢有五:鬚長而慢。衣服不淨。空無志思。婬態無禮。調戲不節。是為五。經曰:攝意從正。如馬 調御。無憍慢習。天人所敬。王曰:願孛留意。共還精舍!孛曰:有十事不延於堂:惡師:邪友。蔑聖。反論。婬妷。嗜酒。急弊長者。無反復子。婦女不節。婢妾 莊飾。是為十。經曰:遠避惡人。婬荒勿友。從事賢者。以成明德。王曰:孛在我樂。四方無事。今日去者。國中必嗟。孛曰:有八事可以安樂:順事師長。率民以 孝。謙虛上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己愛人。薄賦節用。赦恨念舊。是為八事。經曰:修諸德本。慮而後行。唯濟人命。終身安樂。王曰:吾常念孛。豈有忘 時!孛曰:智者十二念:雞鳴念悔過作福。早起念拜親禮尊。臨事念當備豫。所止念避危害。言語念當至誠。見過念以忠告。貧者念哀給護。有財念行布施。飲食念 以時節。分物念以平均。御眾念用恩賜。軍具念時繕治。是為十二。經曰:修治所務。慮其備豫。事業日新。終不失時。王曰:安得大賢。使留孛乎?孛曰:大賢有 十行:學問高遠。不犯經戒。敬佛三寶。受善不忘。制欲、怒、癡。習四等心。好行恩德。不擾眾生。能化不義。善惡不亂。是為十行。經曰:明人難值。而不比 有。其所生處。族親蒙慶。王曰:我過重矣!畜養惡人。使孛恚去。孛曰:大惡有十五:好殺。劫盜。婬妷。詐欺。諂諛。虛飾。佞讒。誣善。貪濁。放恣。酗(酉 永)。妒賢。毁道。害聖。不計殃罪。是為十五。經曰:奸虐饕餮。怨譖良人。行己不正。死墮惡道。王曰:人有十事可慚:君不曉政。臣子無禮。受恩不報。過不 能改。兩夫一妻。未嫁懷妊。習不成就。人有兵仗。不能戰鬪。慳人觀布施。奴婢不能使。是為十。經曰:世儻有人。能知慚愧。是易誘進。如策良馬。王曰:吾始 今日。知有道者。為難屈也。孛曰:有十二難:任使專愚難。怯弱御勇難。仇恨共會難。寡聞論議難。貧窮負債難。軍無師將難。事君終身難。學道不信難。惡望生 天難。生值佛時難。得聞佛法難。受行成就難。是為十二。經曰:人命難得。值佛時難。法難得聞。聞能行難。王曰:今與孛談。益我有智。孛曰:略說其要。人所 當知!有四十五事:修其室宅。和其家內。親於九族。信於朋友。學從明師。事必成好。才高智遠。宜守以善。富當行恩。治產宜慎。有財當廣方業。子幼勿付財。 相善與交。苟合莫信。財在縣官。當早憂出。買賣交易。以誠勿欺。凡所投止。必先行視。所住當知貴賤。入國當親善人。客宜依豪。無與強諍。故富可求復。素貧 勿大望。寶物莫示人。匿事莫語婦。為君當敬賢。厚勇取忠信。清者可治國。趣事能立功。教化之紀。孝順為本。師徒之義。貴和以敬。欲多弟子。當務義誨。為醫 當有效驗。術淺不宜施用。病瘦隨醫教。飲食取節便身。知識美食當共。博戲莫財命抵。所施假貸。當手自付。證佐從正。勿枉無過。諫怒以順。避惡以忍。人無貴 賤。性和為好。道以守戒。清淨為上。天下大道。無過泥洹。泥洹道者?無生、老、病、死、饑、渴、寒、熱。不畏水、火、怨家、盜賊。亦無恩愛、貪欲、眾惡、 憂患悉滅。故曰:滅度。王當自愛!我今欲退。王曰:孛欲去者。寧復有異誡乎?孛曰:譬如大水所盪突處。雖百歲後。不當於中立城郭也。其水必復順故而來。宿 惡之人。雖欲行善。故不當信。本心未滅。或復為非。不可不戒。人所欲為。譬如穿池。鑿之不止。必得泉水。事皆有漸。智者見微。能濟其命。如人健泅。截流度 也。王曰:前後所說。我皆貫心。舉國士女。靡不歡喜。舊惡低伏。無敢言者。願聞其言。儻遭異人。何知其明?孛曰:明者問對。種種別異。言無不善。師法本 正。以此知之。明人之性。仁柔謹慤。溫雅智博。眾善所仰。無有疑也。觀其言行。心口相應。省其坐起。動靜不妄。察其出處。被服施為。可足知之。與明智談。 宜得其意。得其意難。如把刃持毒。不可不慎也。王曰:欲事明者。不失其意。為之奈何?孛曰:敬而勿輕。聞受必行。明者識真。體道無為。知來今往古。一歸空 無。人物如化。少壯有老。強健則衰。生者必死。富貴無常。是故安當念危。盛存無常。善者加愛。不善黜遠。雖有仇恨。不為施惡。柔而難犯。弱而難勝。明人如 是?不可慢也。王曰:盡心愛敬。以事明智。寧有福乎?孛曰:智者法聖。以行其仁。樂開愚蒙。成人之智。治國。則以惠施為善。修道。則以導人為正。國家急 難。則能分解。進退知時。無所怨尤。恩廣德大。不望其報。事之得福。終身無患。王其勿疑!治政之法。不可失道。勸民學善。益國最厚。王曰:誰能留孛。我心 愁慘。忽忽如狂。垂泣向孛。懺悔解過。孛曰:如人不能泅。不當入深水。欲報仇者。不當豫嬈。親厚中諍。後更相謝。雖知和解善。不如本無諍也。善不能賞。反 所讒言。我如飛鳥。止無常處。道貴清虛。不宜人間。如野火行。傍樹為燋。激水破船。毒蟲害人。與智從事。不當擾也。草木殊性。鳥哭類分。白鶴自白。鸕鶿自 黑。我與彼異。無欲於世。如田家翁。生習山藪。古之好衣。為無益也。天下有樹。其名反戾。主自種之。不得食實。他人竊取。果則為出。今王如是。善安國者。 而見驅逐。佞偽敗政。反留食祿。賓客久留。主人厭之。我宜退矣!王曰:人命至重。願垂憶念。今欲自力。事孛勝前。孛曰:王雖言之。猶不得施。夫人意惡。我 不宜留。天下家家。皆有炊食。沙門所以持鉢乞者。自樂除貪。全戒無為。遠罪咎也。王曰:今孛既去。莫便斷絕。願時一來。使我不恨!孛曰:如俱健者。猶復相 見。且欲入山。以修其志。夫近而相念惡。不如遠而相念善。智者。以譬喻自解。請說一事:譬如有人。以蜜塗刀。狗得舐之。以傷其舌。坐貪小甜。不知瘡痛。四 臣如是。但美其口。心如利刀。王其戒之!自今以後。若有驚恐。常念孛者。眾畏必除。孛復言曰:鵄梟樂塚。群鼠糞居。百鳥棲樹。鶴處污池。物各有性。志欲不 同。我好無為。如王樂國。器雖麤弊。不可便棄。各有所貯。愚賤不肖。亦不可棄。各有所用。王當識此。我猶知人言意所趣。如鳥集樹。先從下枝。間關趣上。見 賓祗吠。以知中外有謀。意欲厭故。更受新也。孛曰:請退。即起出城。王與夫人。啼泣送之。人民大小。莫不號怨。王行。且問孛。誰可信者?孛曰:我姊子賢 善。可與諮議。時時共出巡行國中。觀民謠俗。可知消息。王曰:受教。即與傍臣人民。為孛作禮。於是別去。孛去之後。四臣縱橫於外。以佞辯為政。夫人於內。 以妖蠱事王。王意迷惑。不復憂國。奢婬好樂。晝夜耽荒。眾官群寮。發調受取。無有道理。征卒市買。不復雇直。強者陵弱。轉相抄奪。至相殺傷。不畏法禁。良 民之子。掠為奴婢。六親相失。迸竄苟活。災異相屬。王不能知。風雨不時。所種不收。國虛民窮。饑餓滿道。歌謠怨聲。感動鬼神。人民愁怖。亡去略盡。號泣而 行。莫不思孛。孛如鶬鷹。臨眾鳥上。壓伏奸人。慈育民物。如天帝釋。孛姊子道人。遠適他郡。見國荒亂。聚落毀壞。人民單索。還為王說。大臣不正。放縱劫 盜。掠殺無辜。殘虐無道。人怨神怒。天屢降災。遠近皆知。而王不覺。今不早圖。且無復民。王乃驚曰:果如孛戒。我所任者。如依在羊中。知民當散。如奔車逸 馬。道人既告。何以教之?道人曰:孛去國亂:皆由奸臣。王宜更計。國尚可復!願一巡行。目見耳聞。當知其實!王即與道人私出。按行國界。見數十童女。年皆 五六十。衣服弊壞。呼嗟而行。道人問曰:諸女年大。何以不嫁?答曰:當使王家窮困如我。快也!道人曰:汝言非也!王者位尊。何能憂汝?女曰:不然。王治不 正。使國饑荒。夜則困於盜賊。晝則窮於胥吏。衣食不供。誰當嫁娶我也?正復前行。見諸老母。衣不蓋形。身羸目瞑。啼哭而行。道人問曰:皆有何憂!答曰:當 使國王窮盲如我。快也!道人曰:是言非也。老自目瞑。王有何過?諸母曰:我夜為盜所劫。晝為吏所奪。窮行採新。觸犯毒螫。使我如此。非王惡耶?王復前行。 見一女子。跪搆牛乳。為牛所噏。(足辟)地罵曰:當噏王婦如我。快也!道人問曰:牛自(足翕)汝。王家何過?答曰:王治不正。使國荒亂。盜賊不禁。令我善 牛見奪。為弊牛所噏。非王惡耶?道人言:汝自無德。不能搆牛。女曰:不然。若王家善。孛自當留。國不亂也。王復前行。見鳥啄蝦蟆。蝦蟆罵曰:當使惡王見啄 如我。快也。道人曰:汝自為鳥所啄。王當護汝耶?答曰:不望護也。王無恩澤。政治不平。祭祀廢絕。天旱水竭。故使我身。鳥見啄耳?蝦蟆喚曰:知為政者。棄 一惡人。以成一家。棄一惡家。以成一鄉。不知政者。民物失所。天下怨訟。道人曰:百姓無罪。呼嗟感天。神使蝦蟆。降語如此。王自具見。宜退惡人。改往修 來。與民更始。如種善地。雨澤以時。何憂不熟?王曰:今當任誰?道人言:宜急請孛。孛仁聖知時。反國必安。王還。即遣使者入山請孛!言:若孛不還者。當向 叩頭。道我自知。怨負萬民。憂不能食。須待孛到。孛素慈仁。憂念十方。知我國荒。想必來也。使者受命。往到孛所。稽道白言:大王慇勤。致敬無量。自知罪過 深重。違失聖意。使國荒亂。百姓窮困。涕泣思孛。不能飲食。願垂愍念。一來相見也。孛哀人民故。隨使者還。道見死獮猴。故剝取其皮。欲以生語。國人聞孛 來。皆出界迎。孛到城外。止故精舍。王出相見。作禮問訊畢。一面坐。叉手謝孛言:空頑不及。虐負萬民。請自悔勵。幸遂原之。孛曰:甚善!四臣過。耳語。孛 曰:卿等無過。何不公談?四臣恚曰:凡為沙門。欲望天福。人皆稱善。不當殺獮猴。取其皮也。孛曰:卿等自迷惑。不別真偽耳。是非好惡。天悉知之。苦樂有 本。不可強力。為惡罪追。雖久不解。作善福隨。終不敗亡。禍福在己。愚謂之遠。以我剝皮而殺獮猴。難此似是。卿曹默默為奸。不止相殺事耶?言命在天。謂善 無益。為惡無殃。禍福之報。自然如響。響應隨聲。非從天墮。卿等作惡。豈不自識。雖欲誣之。自然不聽。此非謗我。為自中耳!卿一人言。人死神滅。不復生 者。是聖語耶?從意出乎?自欲為惡。反言作善無福。為惡無殃。夫天之明象。日月星辰。列現於上。誰為之者?四臣默然。孛復曰:天地之間。一由罪福。人作善 惡。如影隨形。死者棄身。其行不亡。譬如種穀。種敗於下。根生莖葉。實出於上。作行不斷。譬如燈燭。展轉燃之。故炷雖消。火續不滅。行有罪福。如人夜書。 火滅字存。魂隨神行。轉生不斷。卿曹意志。自以為高。如人殺親。可無罪乎?四臣答言:夫蔭其枝者。不摘其葉。何況殺親而當無罪?孛曰:然卿難我似是。吾取 死皮。汝尚誣之。卿曹所為。法當云何?卿一人言:人死神滅。不復再生。一人言:苦樂在天。一人言:作善無福。為惡無殃。一人自恃。知占星宿。外陽為善。內 陰為奸。譬如偽金。其中純銅。貌飾美辭。心行讒賊。如狼在羊中。主不能覺。天下惡人。亦稱為道。被髮臥地。道說經戒。專行諂欺。貪利欲得。愚人信伏。如雨 掩塵。群妖相厭。如水流溢。不時入海。多所傷敗。惟有聖人。能濟天下。化惡授善。莫不蒙佑。若善無福。惡無殃者。古聖何故造制經典。授王利劍。夫行有報。 其法自然。善者受福。惡者受殃。天之所疾。禍無久遲。陰德雖隱。後無不彰。故國立王。王政法天。任賢使能。賞善伐奸。各隨其行。如響應聲。人死神去。隨行 往生。如車輪轉。不得離地。信哉罪福。不可誣也!人行至誠。鬼神助之。惡雖不覺。終必受殃。故當戒慎。遠惡知慚。若皆為善。廩氣當同。不善者多。或有不 平。或壽不壽。多病少病。醜陋端正。貧富貴賤。賢愚不均。至有盲聾瘖瘂。跛蹇癃殘。百病皆由宿命行惡所致。其受百福。人所樂者。則是故世善行使然。積德忠 正。故有日月星辰。有天有人。帝王豪貴。是明證也。何可言無。宜熟思之。勿謂不然!孛說是時。王與臣民。無不解悅。孛復曰:古昔有王。名為狗獵。池中生甜 魚。甘而少骨。王使一人監護。令日獻八魚。其監亦日竊食八魚。王覺魚減。更立八監。使共守護。八監又各日竊八魚。守之者多。魚為之盡。今王如是。所任不 少。為亂益甚。譬如人摘生果。既亡其種。為之無味。王欲為治。不用賢人。既失其民。後又無福。治國不正。則使天下有諍奪之心。如人治產。不勤用心。則財日 耗。國有武勇習戰陣者。不足其意。則弱其國。為王不敬道德。不事高明。生則賢者不歸。死則神不生天。掠殺無辜。使天下怨訟。則天降災。身失令名。治國以 法。為政得忠。敬長愛少。孝順奉善。現世安吉。死得生天。譬如牛行。其導直正。餘牛皆從。貴賤有導。率下以正。遠近伏化。則致太平。為君當明。探古達今。 動靜知時。剛柔得理。惠下利民。布施平均。如是則世世豪貴。後可得泥洹之道。眾生皆喜。稱善無量。王即避座。稽首白言:今孛所語。避如疾風。吹卻雲雨。幸 本慈念。垂化如前!孛即起行。隨王入宮。四臣愚癡。於是見廢。孛復治國。恩潤滂流。風雨時節。五穀豐熟。人民歡喜。四方雲集。上下和樂。遂致太平!佛言: 時孛者。今我身是也。姊子道人。則阿難是。時王藍達。今卑先匿是。時夫人。則好首是。時犬賓祗者。車匿是。時四大臣。則今四道人殺好首者是。時語蝦蟆者。 今得羅漢漚陀耶是。我為菩薩。世世行善。勤苦積德。無央數劫。為萬民故。今自致得佛。所願皆得。諸值我時。聞經法者。宜各精進。為善勿懈。佛說是已。有三 億人得踐道跡。皆受五戒。歡喜奉行。

佛說孛經鈔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發心護僧

五台山五台縣豆村 得悟師父,四十九歲。月前因高血壓引起腦出血昏迷,今在山西忻州市醫院三樓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目前因欠下醫院治療費用已經停藥,希望各位菩薩發心護僧,祝願得悟法師早日康復!

捐助得悟法師醫療費用功德芳名

釋慈雲 、 釋悲徹 、 關善峰 、 歐慧賢 、 梁善燦合家 、 韓善利合家 、 馮儀傑合家 、 羅善清合家 、 關善月 、 顏善明 、 吳覃常瑩 、 麥善正 、 黎善勇 、 姜善持 、 姜善美 、 林李秀娟合家 、 林嘉俊合家 、 林嘉浩合家 、 梁煒言 、 梁鏗濂 、 梁燚森 、 石志文 、 何善景 、 江定燕 、 郭端智 、 鄭維嘉 、 洪東褀合家 、 洪少君 、 洪文君 、 何善儀 、 (故)善心公主 、 黃佩莉合家 、 黃秀寶合家 、 岑麗琼合家 、 黎錦云合家、 林小筠合家 、 湛善澄合家 、 周善恩 、 葉碧珍 、 劉柳菁 、 何國豪 、 何國昌 、 何國添 、 何秀珍 、 余耀俊合家 、 李彩榮合家 、 蕭善君 、 葉文浩合家 、 鄺文傑合家 、 鄺潔珍合家 、 果方 、 黃善瑩 、 郭妙音合家 、 葉月嬋合家 、 鄭玉蓮合家 、 林子合家 、 伍法靜 、 嚴志恆合家 、 潘黃慕貞合家 、 陳銀香合家 、 巫順豐合家 、 黃惠英合家 、 鐘炳榮合家 、 陳茂琴 、 陳玉鳳 、 張立志合家 、 鄭善嘉合家 、 梁桂華合家 、陳淑儀合家 、林麗霞 、吳杏芳合家 、王善祥合家 、 莊英合家 、 陳馥貞合家 、  黃慧芬 、 林容發合家 、 林慧靈合家 、 林銘康合家 、 袁九妹 、黃麗娥 、 陳雅恩 、善傳 、 益林寶燕合家 、 林嘉怡 、 鄭翠蓉 、 王善薇合家 、 梁果一合家 、 吳宅 、 亞敏 、 雷惠冰 、劉國强 、 譚瑞英合家 、 蘭子 、 張安麗 、 吳玉玲 、 鄺陽寧 、 刁素芬合家 、 馬衍碧 、Many 、 Toto 、李小薇合家 、馮嬿恆 、 善果 、 陸文 、 陳華英 、 甘長紹合家 、梁達謙合家 、 陳正峰合家 、 陳寬堯 、 劉橋燦 、 陳麗珠 、 劉智聰 、 劉智銘 、劉倩盈 、 陳金妹合家 、顏麗玉合家 、田秀珍合家 、 張雪英合家 、 李文合家 、 阮月顏合家 、 張美英 、 鄭德華 、 周雪梅 、 周來英 、崔妙玲 、 梁煜城 、 林百成 、 鍾國鴻合家 、 植晟軒 、 植晟晉 、 鍾應權 、 何世雄 、 何世榮 、 何東祐 、李卓恆 、 佛弟子 、 陸翰濤合家 、 李善戒 、 湯善惺合家 、 蕭能淨合家 、 林煒珍合家 、 燕分合家 、 羅淑琴合家 、 美髪店 、 黑仔 、 洪字宅 、 杜笑容合家 、 葉偉琛合家 、溫國雄合家 、萬順餐廰 、 植嘉敏 、任卓華 、 曾氏 、 余氏 、 蒲錫龍合家 、 袁美順合家 、 陳湘盈 、 釋光慧 、 何德榮 、 周淼鑫合家 、楊林淡香合家 、 陳素蘭合家 、 張冠聰 、 林家小狗善進 、 廖衍豐 、 葉滿林 、 馬賽銀 、 袁財興合家 、 何釗明 、呂善銘 、 。


10月下旬:得悟師父因高血壓引起腦出血昏迷


護士小姐為得悟師父量血壓

11月11 日:昨天開始可以餵食飯,今天師父已經可以和大家笑了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崇福寺鐘樓掛鐘儀式

山西崇福寺鐘鼓樓現已峻工並於日前舉行「掛鐘儀式」















高一米七仿古銅鐘,上刻「尊勝咒」






晨鐘暮鼓
鐘樓建在東邊,即在進山門的右邊位置,鼓樓則在西邊,取的是晨鐘暮鼓之意。因為早晨的太陽是從東方昇起,然後從西邊下山。此鐘鼓樓的方位是對應唐代的鐘鼓制,而唐代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時期。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觀音菩薩聖誕崇福寺大悲法會

恭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山西太原崇福寺舉行三天大悲法會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煙供釋疑】

撰文者:四月老師


  因為藏傳佛教的流行和神祕性,許多店家都販賣著煙供和除障香。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這些東西到底有甚麼作用,又該如何使用。特別是台灣四面環海,龍王又屬於非常靈驗的財神,因此很多人也做起了龍煙供。只是很少人會提到這些禁忌,我想身為密教瑜伽士的我,有必要寫篇專文討論。
而同時,網路上又有些人胡亂寫些不負責任的文章,寫甚麼除障香是請鬼吃飯,所以點了會出事。這又是一個沒有搞清楚狀況,東拼西湊一些幻想就來誤人子弟。這類的說法,也必須澄清。
除障香和煙供正統上除障香是用來驅除穢氣或惡魔用的,西藏會使用除障草(西藏艾草),或是檀香粉上面放安息香和加持過的白芥子。這類的東西燒起來味道很重,並不好聞。通常是修法前行時,燒來淨化場地。
所以,正統上的除障香本身不是用來供佛。甚至有仁波切提到這類的除障香燻過後要拿出去,不可留在佛堂。因為有些護法神明討厭這種味道,長期放置室內可能會導致神明遠離。
近來市面上的除障香,並非真正我們修法用的除障香。而是香木加上一些特殊的藥材,甘露丸,或是一些聖物來供養諸佛菩薩,祈求平安和消除障礙。這類應該稱之為煙供粉,不該稱為除障香。不過積非成是,久了大家也接受了。
桑煙供
一般人通稱煙供,但實際上又有所不同。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煙供分為兩種。一種是上供,專門供養本尊、護法和神明。這類的對象在地位上比人類高,所以稱為上供。以音稱為"桑""煨桑"。因此也可稱為桑煙供。
桑這個字本身有淨化的意思,意思是淨化穢氣帶來好運。主要是以燒具有香味而無毒性的木頭,驅除淨化穢氣。以及天人喜歡這些香氣,所以會吸引神明過來。所以做這類供養時,不太會燒食物。而是以松木柏葉,檀香粉,加一點點的糌粑粉和奶油。
因為供養的對象和目的不同,而又有比較細的分法。但基本上,桑煙供都是以開運為主。像是本尊煙供,財神煙供,戰神煙供等等。
而另外護法煙供則供養的對象是護法,通常是酬謝護法的保護,以及懺悔自己破了三昧耶戒。所以也有護法酬懺煙供,在大藏出版社出版的龍欽寧體-苦自解脫觀音法本當中,就有附加護法酬懺煙供。
龍王煙供而龍王煙供必須獨立出來談,因為龍王屬性比較特別,因此必須單獨來談。在藏傳佛教當中認為龍王喜愛乾淨,因此必須使用特別的煙供粉來燒。
因為一般的香或煙供粉當中有加入藥材,但有些藥材可能是屬於動物性的。例如麝香是從麝這種動物的香囊取出,或是龍涎香是從抹香鯨體內取出。這些動物性的物質可能會使龍生病,因此必須採用全植物和礦物的藥材香料。
另外,龍香必須加入龍藥,龍藥能夠治療龍的疾病,一般在藏醫院或是僧團當中可以請購。不過,一般的龍香當中都有添加,不太需要另外去找。
一般修持龍王煙供,最好使用紅銅製成的煙供爐。其實使用黃金或白銀製成的也可以,紅銅屬於品質較佳的金屬,又不像金銀那麼昂貴,所以一般會建議紅銅製成的香爐。其實用陶瓷製成的也可以,用價值高的爐具指是代表自己的誠心。
雖然沒有特別規定,但不建議使用生鐵製成的器皿。因為生鐵本身在傳統上具有兇相,下施煙供就不可使用生鐵器皿,所以也不建議上供煙時使用。這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進行龍王煙供和龍王食子則有龍悅日和龍不悅日的分別,這點需要特別注意。龍悅日進行龍王供養,會得到比平日修持更大的好處。但在龍不悅日進行供養,即便是藥也會變毒,導致龍病。如果只是在佛堂點龍香,但不修持供養儀軌則無此禁忌。
餗煙供餗煙供就是下施煙供,主要的對象是鬼神。像是遊魂、中陰身、餓鬼、臭身、遊空或是各種惡魔。
餗煙供又可分為兩種-白餗和紅餗
白餗主要是燒素食的食物,因為在傳統上這些靈魂並無法享受實體的食物,只能透過氣味來進食,所以把食物燒成的煙來進行佈施,好讓這些鬼神們可以吃飽。
因為這些鬼神尋覓食物不易,或者像餓鬼這類因為本身福報不夠,因此必須長年挨餓,所以我們本著慈悲心去進行白餗煙供,讓鬼神們可以吃飽。你可以想像成是以前發米賑濟饑民或是尾牙時請街友吃飯一樣。
另外,當有人往生時也可以修持白餗迴向給亡者。通常會按照亡者生前的進食時間,燒亡者生前喜歡的食物。目的是在這四十九天的中陰身階段,不至於挨餓。關於中陰生階段,我推薦閱讀西藏生死書。
紅餗煙供紅餗煙供的對象是對人類有危害的惡靈,如會引發戰爭的大力鬼王、會食人的惡魔、散播疾病的瘟神、掠奪財富導致破財的衰神或是奪人魂魄的惡靈等等。因為這類的鬼神喜歡肉食,所以會在燒的食物當中加入一些動物性脂肪(如豬油)。讓他們可以心滿意足,停止做害。
不過因為紅餗要加入葷食,所以通常都會是有發生問題時才會修持,特別是面臨意外或突發疾病的時候。曾有上師說過,紅餗煙法救過不少人的性命。四月曾 有朋友的小孩,常常半夜發高燒,但醫生總檢查不出原因。但在修完紅餗之後立刻退燒,並且在也沒發燒過了。四月偶爾也會修持紅餗,來避免一些不好的事情發 生。
由於紅餗邀請的賓客是兇惡的鬼神,因此也不建議一般在家居士修此法,避免招來惡靈。
不論白餗或紅餗,都會在戶外進行,或是在佛堂內修好後,將煙供爐拿到戶外去。這是為了避免鬼神在室內逗留,而導致行者的障礙。有些傳承則可以在廚房內修持,這可能是因為煮菜時的香味可能會吸引某些鬼神逗留於此處。不過四月還是認為能在戶外比較好。
附錄:
附:班禪•善慧法幢所著施放龍王食子的日期:
藏曆一月:
初七、初九、十四、十六、二十五日,聽法行法之時,宜。
初二、初八、十五、二十三日不宜。
二月:
初七、初十、十三、二十一日,為蘇醒時,若施放龍王食子,一切皆為自他所役使;
初二、十六、二十二、十五、三十日不宜。
三月:
十二、二十二、二十五日,為龍商議時,若施放龍王食子,食物現為甘露,自他二者獲得大印;
初八、十五不宜。
四月:
十一、十六、二十三、二十五、三十日為龍守護戒時,若施放龍王食子,一切龍皆作助伴;
初一、初七、初九、初十、十五日不宜,施放龍王食子,食物觀為毒,忌。
五月:
初一、初七、十九、二十三、二十五日為作事業時,若施放龍王食子,助益施予悉地。
初六、初九日不宜,食物觀為血液。
六月:
十八、二十五、二十九、三十日為尋糧食時;
初六、十九、二十三不宜。
七月:
初一、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九日為收攝谷精時,若施放龍王食子,能脫饑饉劫。
初九、初十、十九不宜。
八月:
初二、初八、十二、二十七、二十九日為穿衣時,施放龍王食子,將出生衣服圓滿的悉地;
初一、初二、十八、十九不宜。
九月:
初二、十二、十七,為收攝樹精時,若施放龍王食子,具足受用;
初六、十六、二十六不宜,若施放龍王食子,產生觀食物為熾然的火焰之毒,忌。
十月諸龍睡眠,無宜或不宜,若施放龍王食子,無利無害。
十一月:
初一、初九、十二、二十一、為作事業時;無不宜。
十二月:
初二、初八、十六、十七、十九為攝食守戒時;
二十一、二十五不宜。
吉凶善惡,參照此說,速得驗證。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佛教與人生(明欽)

佛教與人生(明欽)  


  很慶幸,這幾年來在佛教的熏陶下,使我獲得了一點人生真理的啟示,給我解除了許多疑難的問題,現在讓我將對於佛教與人生的一點點認識說出來吧!
  關於佛教與人生這個題目的內容,就是要說明佛教對於人的生命,生活和生存的一種關係,佛是出生於人間,成道於人間,說法於人間,所以佛之言教大多都是為人 而說的。其目的無非令人斷除無始以來的煩惱,遠離生死痛苦,以達到究竟解脫之快樂,所以佛教是解決人生問題之教,與人生確是有極密切的關係,現在先來簡說 佛教的意義。

   一、佛教
  佛教可說是世界上至真、至善、至美、至圓滿的宗教。那麼究竟什麼是佛教?佛是印度語佛陀的略稱。華語則謂佛者覺也---就是覺悟宇宙真理和人生實相,由佛覺悟心中所流露出來令眾生覺悟之教,謂之佛教。
現 世流傳的佛教是印度迦毘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悉達多始創的。他於十九歲之時,因感人生有生、老、病、死種種痛苦,為了想追求人生真理,解脫人生的痛苦,而捨 棄欲樂享受的尊貴王位。但經過五年的尋師訪道,六載之精勤苦修,以至三十歲那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為萬世景仰的教主--- 釋迦牟尼佛。
  佛陀自從覺悟人生宇宙真理之後,因為慈悲心切,憐憫眾生不能自覺人生實相,枉受世間種種虛妄的痛苦,成佛以後,四十九年的講經說法,都是以令眾生離苦得樂為宗旨。
  所以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教我們做人的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根據如是因,如是果的定律,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試看近來社會的糾紛,人類的痛 苦,不是由於眾生不明白因果,多作惡業所造成的嗎?世間上的人,以為因果是沒有,只求眼前暫時的享受,這種錯誤的觀念,便是痛苦的根源。他們所做的惡業, 藏在八識田中,現世或來生遇緣就要感受果報,佛門所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佛教所說因果,是通於三世之中。也注重現世 因果。佛教對現世因果,謂之同時因果,即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現世報也。一般愚癡的眾生,不信這個道理,所以才不憚為惡,以致永遠沉淪於惡業海中,捱 受無邊的痛苦。由於佛教闡明因果的道理,使人憚於為惡,樂於行善,所以是離苦得樂的最徹底方法。
  又觀現代世界所普遍流行的口號,是講民主、自由、平等、博愛。其實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那要算是佛教了。因為佛教主張無我,就是在萬法之中,觀 察無有我相可得。世人最注重的是這個「我」;我的身體,我的錢財,我的生命,我的子孫......。凡是我的都不能讓人家有所侵犯;否則,我就煩惱、憎 恨,以致鬪殺。反之,為了我要享受,我要快樂與幸福,於是貪瞋癡五逆十惡,因之而生,由此而侵犯他人之我和其我所了。惟有佛教所說「諸法無我」,認定我與 我所本無實體,也就是從根本上打破我的觀念,以求不為我所役使,而起貪瞋癡慢之意,而有殺盜淫妄之行。這才能達到真正民主的極則。說到平等,佛教說一切眾 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釋迦佛是現在佛,我們是未來佛,只要我們能夠加強信心,努力修持,就可以達到成佛的目的。所以說佛教才是真正的平等。說到博愛,佛 教的博愛與其他宗教所說的就大有廣狹之分了。其他宗教的博愛,只不過是人與人的愛,佛教的博愛,凡是有生命的動物,均以一視同仁的愛護。佛典上云:「同體 大悲,無緣大慈」就是佛教博愛的實證。至於自由,那就要斷除內心的貪瞋癡,破滅煩惱的束縛與障礙,顯出本具的智慧光明,便可得到無罣礙無恐怖最究竟的自 由。總之,佛教是教人行佛所行,覺佛所覺,以期一體獲得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
 
   二、人生
  我們既然知道佛教的偉大與意義,就必須明白人生的情形。甚麽是人生?人生是由何而來?人為甚麽會生到世界上來?從古至今,無論科學家,哲學家,對於這個問 題是不容易答覆的。唯有我佛世尊,才能徹底了悟人生之真實至理。佛教說「人」生於世間,是由惑業之力所感。因為以業為因,以惑為緣。因緣和合。故有今日人 生的現果。常人生存於世界上,只安於人生的現象,過着幾十寒暑的醉生夢死,這種人生是太沒有意義的。有些人說有財產、有地位、有名譽、有子 孫......。就是人生的快樂了。他們從不想到無常到來,財產帶不去,地位等空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於是成為顛倒行事,將妄作真,以苦為樂,迷 戀生死,墮落歧途不知歸宿的眾生,實可憐憫。況且人壽不過百年,縱然一生享受也有定期。古人有句話:「長江後浪繼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可知那樣的生命 價值和人生意義,究竟是空虛、黯淡、痛苦的。試觀今日世界的紛亂,人心不安,你爭我奪,爾虞我詐,或行功利主義而祇求益己,或信唯物教條而無惡不作,無非 是錯認了人生意義而起。佛教則教人珍重難得人身,要於今生度此身,達到永遠究竟安樂的彼岸。

   三、結論
  由上觀之,佛教在人生的任何一方面都有至善的指示和至大的功用。尤其在今日二十世紀的新戰國時代,世界黑暗的糾9紛,只有佛教才能把它改變光明寧靜,才能 挽救道德的瀕危,淨化罪惡的人心,使人人成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之人,世界也可變為安樂光明的大同景象。所以我的認識中,佛教對於人生是偉 大的,有如嚴冬的陽光,炎夏的清風,它能賜人以溫暖與清凉。佛教又如苦海的舟航,黑暗的明燈,它能給人以離苦與光明。
  盼望各位能對佛教培植堅強的信心,抱着:「為明人生真諦而信佛,以求生死解脫故學佛」的宗旨。唯有如此,方能由徹底的覺悟中達到人生至真、至善、至美、至圓滿的境地,使虛空,黯淡,痛苦,遠離於人間,以獲得永恆地自在安樂。



(本文轉載自民國四十八年三月十五日出版的中國佛教月刋第三卷第七期)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地藏菩薩聖誕石澳放生法會

















放生功德芳名

曾富蔚合家 蔡德偉合家 蔡麗珍合家 伍志華 盧耀文合家 劉耀合家 鄭亞德合家
許鎮清合家 馮錫合家 黎永康合家 黎智華合家 柳潔明合家 龍鳳儀合家 葉兆光合家
姚秋娜合家 莫耀強合家 莫淑研合家 李炎光合家 李永南 李金蓮合家 李家驎合家
李道玲合家 區家樂、王美琪合家 方志強合家 方碧芝、王美怡合家 方景峰合家
范柜華、肖欽合家 涂瀞心 徐國輝合家 徐綺雯合家 徐國鴻合家 張志峰合家
張金水 張妙玲合家 張紀妹合家 陸少聰合家 駱國京、張凱璧合家 張美容合家
何德明合家 何華合家 何俊霆合家 何勤妹合家 江蔚、何愛儀合家 廖錦輝合家
鍾熹傑合家 羅換合家 梁志洪合家 黃麗雯合家 王志輝合家 王嘉華合家 黃偉昌合家
王了娣合家 黃國誠合家 黃鄺泉合家 黃志敏合家 黃秀珍合家 周美英合家 林國霖合家
林志堅合家 林倩卿合家 林榮秋合家 林超合家 林碧安、陳笑珍合家 周榮基合家
鄧冠倫、周曉虹合家 鄧顯洛、鄧顯誠、鄧曉頤 石炳強合家 石穎恒 石穎翹
郭少琼合家 郭淑卿合家 郭錦棠 郭澤元合家 陳美樺合家 陳家維 陳建達合家
陳振輝、陳靖源、陳家儀、陳靖詩 陳港生、李慧 陳駿達合家 麥展榮 麥順荷合家
潘麗芳 趙善琴合家 李忠誠合家 楊倩靈合家 李安曾合家 盧玉蓮 梁煒言合家
甘長紹合家 善勇 朱兆強合家 麥志琼合家 吳美玉 王順珍合家 李秀娟
李露明、黎穎儀 謝金蓮 龔思瑋 黃良雲合家 韓宏略合家 蒲錫龍合家
陳碧雲、林寶光、翁玫娟 陳愛妹 林子瀾合家 周記玻璃工程公司 劉溢進
劉靜勤 田偉民 田諾晞 李麗先 王嘉儀 張美英 鄭德華
梁煜城合家 吳琼瑜 何雅雲、何雅嫦 簡繆孟英 柯錦標合家 潘慕貞合家
余華結 王慕貞合家 善景 葉惠儀 寺田靖博合家 寺田Yuriko 葉權合家
江家穎 康靜合家 李惠貞 康強合家 林鐵合家 高善永合家 張家瑋
嚴志恆 嚴淳炘 張素娟 郭建平合家 譚志祥合家 穆安德合家 麥蘇華合家
陳士雄 古惠儀合家 黃少平合家 黃少雄合家 黎思蔭合家 譚麗芬 鍾德偉合家
蔡漢光合家 張志勤 黃銘基 楊衍蓮 關慧芳合家 簡松弼合家 陳惠珍
施啟霆 劉小平 譚偉明 徐秀鳳 林玉燕 黃容好 蕭景琛合家
林陳月蓮 田秀珍 黃綺琪 王文褀、王寶清、王偉昌、王偉忠 葉子明
鄭玉英 蕭智鋒、許献妮、蕭澤儒 陳邦石、林慧嫻、林國權、高仲瑜 袁九妹
釋慈雲 釋悲徹 吳嘉琪、吳嘉泳、劉美珠、陳子浚、吳嘉然、吳嘉敏、吳炳光 陸潔珍
劉載仁、吳炳喬、吳綺雲 劉佩珠、廖樹節、廖偉強合家 謝錫華合家 陸愛群合家 連麗清
任卓華、劉健樨 黃蘭、黃琛洪、陳健生、張祖峰、黃濟祥、洪元鳳 林醒添
甘倬維 鄭靜芬 馮演珠、李淑芬、余思道、余思德、李淑華、李欣池 吳德有合家
馮儀傑 譚富合家 許芝蘭 胡坤、陳柔朵、梁恺夫 林小筠、林小玲
陳振福合家 余春祺合家 余月英合家 李維綱合家 石少華、蔡瑞蘭、黃安琪 羅耀祺合家
羅雨安合家 陸少鵬合家 曾艳玲合家 陳駿業合家 黃新培合家 陳森合家 蔡肇淇合家
李建新合家 陳建輝合家 劉橋燦合家 楊嘉陵合家 楊海蘭 何光明 植金華合家
譚國強合家 包漢昇合家 歐陽妙芝合家 李能謙合家 楊盆合家 陳沛琼合家 鄭志平合家
梁焯炳合家 徐棠榮合家 朱廣濤合家 謝進娣 林潤秧 郭濛娜 楊嬋貞
陳柏勝合家、陸潔瑤、陳國基、陳國堅 唐雅麗合家、唐國棟合家 黃燕萍 劉卓權
王偉昌合家、王偉忠合家、王鄭寶清 馮潔梅合家 葉滿林 劉世榮合家 鮑秉麟合家
王柏根合家 黎錦全合家 王健煒合家 王智毅合家 李秀鳳合家 陳燕琴合家 馮智堅合家
馮淑君合家 戴淑慧合家 劉美鳳 陳沛樟 果一合家 林玉龍合家
陸宏輝合家 陸瀚合家 潘惠芳 植金 善基 黄帶合家 鄭貴圓合家
佛弟子 李玉慈 邱麗娟合家 吳詩豪合家 康壽領 康蓉 謝清河
康嘉雯 康偉合家 黃妹 姜細妹 姜耀文合家 劉桂蘭合家 湛少芬合家
湛智華合家 湛智輝合家 湛惠芬合家 陳偉雄合家 陳振龍合家 李秀琴合家 麥潤弟合家
陳威諺合家 陳永成合家 繆元杰合家 譚逢佳合家 朱鑽 朱成枝 朱梓欣
朱梓慧 朱卓軒 朱浚僖 陸少雯 黃振國 黃鎰浠 黃柏燐
鍾國鴻合家 鍾慧音 黃自法合家 唐其順合家 何惠卿 吳振新合家 周來英
賀慈寶 俞曼蓮 何譚英 熊麗琼 李娟 羅偉其 羅貫文
陳子虹 唐煜照 唐存德 羅順好 羅順顏 古君儀 羅紫薇
鄧照能 徐灝聰合家 岑麗琼 呂穎兒 徐錦華合家 徐永漢合家 布惠清
徐錦華合家 徐永漢合家 何愛蘭 李可恩 何愛清合家 凌東明 黃榮安合家
葉少美 司徒國雄 歐陽良偉 李建明 劉念珊 羅明華合家 趙敏蘭合家
陸愛群合家 張暖球 陳輝權合家 麥頌賢 梁達謙 陳寬堯 胡宗璜
王李寶英合家 傅祖植 楊端蘭合家 關閃基合家 謝偉志合家 戎國平 黃肖麗
戎炤樺 蔡經鍇 戎炳堅 黃文娟 蕭旭成合家 陳慶坤合家 陳志聰合家
Gary.A.Chambers、余詠儀合家 余耀俊合家、余穎蘅 黎錦云 林明寶 關灼元合家
陳堅謀合家 謝賜根合家 葉月嬋合家、鄒少英 杜馮來合家 張英雄合家 佛弟子
葉永祥、葉永棠合家 李志雄 關文杰 黃少雄合家 黃少平合家 鍾德偉合家
(故) 方志強 (故) 陳志文 (故) 伍鳳儀 (故) 黃炳強 (故) 劉娣 (故) 張婉霞 (故) 李堂裕
(故) 吳炳權 (故) 伍大妹 (故) 李瑞清 (故) 徐志雄 (故) 蘇燕貞 (故) 陳悅愉 (故) 唐華樟
(故) 黃寶文 (故) 潘國新 (故) 蘇銳祺 (故) 鄧偉祥 (故) 康雲 (故) 梁玉卿 (故) 王銀
(故) 戎國安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的故事

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的故事
 
賓頭盧譯曰不動,是名字;頗羅墮譯曰利根,是姓氏;簡稱賓頭盧尊者。他奉釋迦佛之命常住世間應末世供,給眾生種福,所以他是福田第一。 賓頭盧尊者本來是優填王的大臣,優填王見他做事勤奮,便鼓勵他從佛出家。賓頭盧出家証了阿羅漢果後,還國 為優填王說法。王非常敬重他,早晚必往問訊。當時有不信佛法之婆羅門大臣,見優填王每次往問訊時,賓頭盧都是坐在那裡,不起立迎接國王,他們便從中挑撥離 間。王曰:「明早我往問訊時,他若不起立迎接,我當殺之。」 明早,賓頭盧遙見王來,起立遠迎,且更先意問訊。王問言:「為何你今早起迎於我?」答言:「為了你之 故。」王又問:「從前何故不起迎?」答言:「亦是為了你之故。」王問:「怎麼都是為了我之故?」賓頭盧說:「你從前懷善心來,今日卻懷惡心來,若我不起迎 便殺我,若殺羅漢必墮地獄。若我起迎於王,你將失王位。然寧可你失王位,不可使你墮地獄,是故起迎於王。」 王問:「我何時失王位?」答:「卻後七日必失王位。」果然七日後優填王被鄰國擄去,囚禁起來。 曾經有一次,有一位樹提長者,用旃檀木做了一個缽置剎竿上,大聲說道:「無論何人,不用梯杖而能取缽者,此缽即屬他。」賓頭盧現神通取缽。世尊知道後即呵責他:「比丘怎可以為了一個外道的缽而胡亂顯神通。」於是罰他盡形壽不准住在閻浮提,尊者惟有跑去西牛賀洲長住。 後來閻浮提的四眾弟子很想念尊者,向世尊求情,世尊恩許他回來,但是不許他入涅槃,要他常住世間,護持正法,並應末世眾生的供養,為人天福田。他亦發願無論何處有人請他應供,他必定前往受供。所以賓頭盧尊者是「福田第一」。 一般而言,寺院齋堂內的西單第一行第一個座位,本是首座和尚的,但是卻空著無人就坐。惟是檯面上仍然整齊的擺放著碗筷, 早上則有粥、麵或饅頭,午飯時則有飯、齋菜及湯等,若有嚫錢或其他施物,這裡也會奉上一份。這是因為賓頭盧尊者奉佛命留於人間應末世眾生之供,所以這個首 座位是預留給尊者的。任何人都是從第二個座位開始就坐。 若我們供千僧齋,賓頭盧尊者一定現身如普通比丘般來應供的。那麼賓頭盧尊者究竟有否來人間應供呢? 有一位大富翁,他知道供千僧齋定有羅漢來應供,為了求福,他在家內設三天的千僧齋供,希望賓頭盧尊者能光臨應供。 第三天晚上,他夢見一位衣衫襤褸、額上隆起三個肉瘤的老比丘對他說:「我是賓頭盧。」「啊!你是賓頭盧尊者!你一定有來 應供的了!」「不錯,我每天都來。第一天,那守門的不准我進去,我說是來給你主人種福的,他總是不信,還說我衣衫襤褸,自己也沒有福,怎可以給人種福。說 罷便用木棍打我,把我的左額角打腫了,我唯有離開。第二天,他把我的右額角打腫。第三天,我心裡想這是最後一天,必定要進去。便硬闖進去。怎料被他一把拉 著,還一棍打著我的額頭正中,你看……。」 大富翁一覺醒來,怨恨自己沒有親自迎接聖僧。 又有一位縣官老爺,他聞說供千僧齋定有聖僧賓頭盧光臨應供,便跑到寧波天童寺設齋,他自己更親自打點一切。 午飯時到,縣老爺笑瞇瞇的看著比丘門進齋堂。突然,他見到一個衣衫襤褸,老態矓鐘,一把口水一把鼻涕的老比丘,跌跌撞撞的坐上首座的位置,這個首座的位置本是預備給聖僧的。 縣老爺見到,不得了,正想一把拉他下來,但是看一看,他全身上下都是污穢不堪的,惟有用手指捏著他的耳朵,把他拖到最後的一個座位上。 午飯完畢,縣老爺請問方丈和尚天童禪師:「聖僧可有來受供?」天童禪師是有神通的,他說:「有來。」縣老爺心想我這回一定得大福報了。便問道:「那一位是聖僧?」大和尚說:「就是那個給你捏著耳朵走的老比丘。」縣老爺懊惱的說:「不好了,我侮辱了聖僧,罪過彌天!」

【福田第一:賓頭盧尊者】

 
賓頭盧尊者(長眉尊者)傳奇 
 
晉哀帝興寧二年,道安法師註過佛經以後,在佛菩薩前誓願說:「假如我註解的經文還算合理的話,請佛菩薩顯示瑞相,作個證明。」
誓畢,就在這一晚,道安法師夢見一個滿頭白髮,眉毛生得幾尺長的老和尚,到他的面前來說:「你註解的經典,都是合佛理的。」
道安問:「你是哪一位菩薩呢?」老和尚說:「我是不涅槃的和尚!現住西域,可以幫助你,只是你要常常為我準備食品啊!」

道安答:「好極了!好極了!你還沒吃飯吧!我叫人送飯給你吃。」却把自己叫醒了。夢中的長眉和尚,原來是賓頭盧尊者。
根據請賓頭盧經說:賓頭盧是名,頗羅墮是姓,是釋迦如來的一位大弟子,已經成就阿羅漢道。
因為佛在世時,有個樹提伽長者造了三個栴檀缽,放在一個絲織的袋子裡,連袋帶缽,挂在一枝象牙樑柱上,離地有好幾丈高。
樹提伽長者向大眾說:「若有僧人或是婆羅門,不用梯子,能把它取下的,我把檀香缽送給他。」
那時許多佛教徒以及外道,都知道他不過想要看看神通,因此都不理睬他,掉頭便走。只有賓頭盧尊者,走去請問目連說:「不可以的,恐怕佛陀會處罰啊!」賓頭盧見得目連不肯去,於是他親自出馬,即時回到房裡,入了禪定,就在座上,伸手把缽拿下來。
佛陀知道這一件事情,對賓頭盧說:「你是一個比丘,不該為著一個外道的缽盂,就在沒有受戒的羣眾面前,隨便表演神通。從今以後,我不許你住在閻浮提,以免人家說我們妖言惑眾,你快去吧!」當時賓頭盧被佛陀處罰,便遵命離開閻浮提,直往西瞿耶尼國,教化眾生,宣揚佛法。
自從他去了以後,閻浮提的人,很思念他,時時想要見他,便向佛陀討個人情,佛陀才把賓頭盧召回來。但是因為他隨便表演神通,因此不准他入涅槃,要他留在世 間,為一切眾生造福。同時他又發願說:「我已經遵從佛陀的訓示,教我不入涅槃,我永遠留在世間,如果有人請我吃飯,我必定去應供。」因此他就是世間的一位 福田僧。
凡是有人要請賓頭盧尊者,必要依照手續去辦,手續是這樣的:
於寂靜處,燒香禮拜,向著天竺的摩梨山,誠心說出自己的姓名,禀白道:「請求大德賓頭盧頗羅墮尊者,昔日曾受佛陀的吩咐,為末世眾生,廣做福田,現在弟子張三,敬請尊者受我的請求,到這裡來,接受供養。」照這樣禀白過以後,賓頭盧尊者必定會來受供。
同時如果建築好一間新房子,亦可以請他來住,也要禱告說:「我的房子建築好了,床舖也陳設好了,敬請賓頭盧頗羅墮尊者,受弟子張三的請求,即日到我這裡來,住宿一宵。」
若是請多數僧人吃飯,在請齋期間,又請賓頭盧尊者前來洗澡也要禱告說:「願賓頭盧尊者,受弟子張三請求,到我這裡來洗澡!」
請他來洗澡的手續是這樣:在天色還沒有發亮以前,先把浴室佈置好,準備一大盆香湯,灰水、澡豆、楊枝,用香油調和好。洗身的水,不冷不熱,即如人們所用的一樣。打開室門,禱告說:「請賓頭盧尊者,進來洗澡。」然後關上房門,好像人們洗澡時一樣。
凡是要請他吃飯、洗澡、住宿,同時也要多請僧人,誠心禱告,願自己得到解脫輪迴生死。
請賓頭盧尊者,不得懷疑,不得胡思亂想,信仰要堅定,內心要清淨,這樣才可以請得他來,便種下很大的福德因緣。
在唐朝的時候,有個天竺人,聽說賓頭盧大阿羅漢,得到佛陀的吩咐,為末世眾生做福田,於是他誠心請賓頭盧尊者。在自己的家裡椅墊下,放著很多鮮花,來考驗 一下。等到所有僧人,吃飯完畢,他揭開椅墊一看,椅墊下的鮮花,通通萎謝。他的心裡很難過,只有自己責罵自己,但又不是曉得錯在哪裡,他便去請問會講經的 大和尚,然後再次舉行第二次齋僧大會。照樣在椅墊下,鋪著鮮花,吃過飯後,鮮花依舊萎謝。他又舉行第三次齋僧大會,不管花費了多少金錢,總要達到目的,怎 曉得所敷設的鮮花,也是同以前一樣,那個天竺人寧願傾家破產,再請百多位大法師,向他們懺悔。
那時有一個上座老和尚說:「你三次請我,我都來,只是你教一個家奴,在大門中間攩著我。你的家奴以為我年老了,衣服既髒又爛,以為我是一個被寺門趕走的僧 人,不讓我進去。但是我因為你誠心請我,我不能不入門,你的家奴以仗打我的頭,打破了我頭上的右角瘡。第二次我又來,我想勉強走進去,你的家奴又打中我頭 上的瘡疤。第三次我又來,又被他打著我的左角瘡,這是你們不讓我來的,還埋怨誰呢?」說完之後,忽然不見,才知道這一位真是賓頭盧尊者。
從此之後,凡是有人齋僧作福,都不敢使人攩著門口。若是請得他降臨,所坐過椅子下面的鮮花,經過很久,都不會萎謝。
---------------------------------------------------
【本文出處】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12712&page=1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佛教觀音院、崇福寺盂蘭法會剪影






崇福寺施放《瑜珈焰口》甘露法食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崇福寺鐘鼓樓上樑灑淨

崇福寺鐘鼓樓凖備上樑,舉行灑淨儀式